看点

肖斯塔科维奇与德沃夏克将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并加以革新。肖斯塔科维奇提献给著名俄国大提琴演奏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的《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在整体结构、主题的描述和发展以及独奏大提琴的演奏技法上都有许多创新,堪称大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德沃夏克《G大调第八交响曲》将热爱的波希米亚乡土色彩及感情,投放到音乐之中,反映出他对祖国大地及人民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 时间:2024-05-25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680/480/380/280/180/80
曲目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2078场音乐会

乐季音乐会15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
2024.5.25(星期六)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指挥:瓦西里·辛奈斯基
大提琴:陈亦柏
演 奏:广州交响乐团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7
1.小快板
2.中板
3.华彩
4.稍快的快板

大提琴:陈亦柏

—— 中 场 休 息 ——

安东宁·德沃夏克
G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88
1.充满活力的快板
2.柔板
3.优雅的小快板
4.不太快的快板

本场音乐会时长约1小时24分钟,包括20分钟中场休息。

导赏

肖斯塔科维奇
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7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后易名为列宁格勒),1975年8月9日,因肺癌于莫斯科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被誉为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继柴科夫斯基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巨匠之一。

他所写的《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规模不大,但是处处都有作曲家深刻的烙印,且能将大提琴演奏技巧发挥到巅峰,被公认为演奏技术难度最大的大提琴协奏曲之一。同时,有人认为这部大提琴协奏曲的旋律格外优美,而且通俗易懂;然而,更多的人却觉得作品的感情压抑,内容沉重,艰涩难明。无论如何,该曲中的每一个主题,鲜明独特,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也是音乐史上著名的史诗性作品。

《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于1959年夏天完成,是与年轻的玛格丽塔短暂的第二段婚姻期间的作品,同年10月4日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大礼堂,由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Yevgeny Mravinsky)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Leningrad Philharmonic)首演,担任独奏的是作曲家的好友,该曲的题献者,著名大提琴家姆斯蒂斯拉夫·罗斯托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 1927-2007)。据说当年他只有四天时间为首演作准备。该曲首演两天后,同一组合在同一场馆再演出了一场;10月9日的莫斯科首演,亦由姆斯蒂斯拉夫·罗斯托罗波维奇担任独奏,亚历山大·盖于克(Alexander Gauk, 1893-1963)指挥莫斯科国家爱乐乐团(Moscow State Philharmonic )演出,两天后, 再进行了录音,制作成该曲的首张唱片。

从曲式和内容上看,这首大提琴作品和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颇为相似,但旋律却格外优美,通俗易懂。大提琴独奏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纵横无羁地驰骋,显示出超卓的技巧和炫目的效果。

管弦乐部分只采用规模较小的双管编制,敲击乐亦只用了定音鼓。全曲可视作是传统三个乐章的形式构成,但亦可视为四个乐章的结构,全曲分成两大部分,首部分第一乐章,第二部分是其后不停顿演奏的两(或三)个乐章,然全曲规模并不很长大,一般在半小时内会奏完。

第一乐章﹕小快板,降E大调、2/2拍子。
乐曲开始,有如拔腿就跑般,大提琴立即奏出第一主题,由简单有力的四个音符动机构成,衍生自作曲家的姓氏德文拼法缩写“DSCH”。这是全曲的主要动机,除第二乐章,继后在全曲中仍不时出现。此一象征作曲家的“DSCH”四个音符动机,在他所写的1948年电影《青年近卫军》的配乐中已出现,1960年的第八弦乐四重奏,更将“DSCH”直接化成顺序的四个音符。

第一主题具有很强的动力感,亦有很强的质问性,独奏大提琴也就仿如是以此动机一再提出问题,在和乐团进行一段问答后,引导出斯拉夫风格,沉着带点感伤的第二主题,照样由大提琴奏出。发展部圆号奏出雄壮的第一主题开始,掀起灿烂的高潮后,进入再现部,其中的第二主题,亦由圆号吹奏再现。最后结尾雄浑有力。

第二乐章﹕中板,a小调、3/4拍子
自由的三段体歌谣乐章。弦乐奏出安静有如挽歌般主题,与前一乐章构成鲜明对比,圆号回应后,独奏大提琴奏出新的主题,带有俄罗斯歌曲的诗情;乐队再奏第一主题,独奏大提琴奏出富有动力感的第二主题,并以此推上高潮,随后独奏大提琴再奏基本主题时,色彩更丰富,和钢片琴对答,还产生极为独特的效果。

第三乐章﹕华彩
在第二乐章末后,是独奏大提琴一大段极为独特的长大华彩,现代式的,颇具独特性,采用了第二乐章两个主题的素材发展。独奏大提琴从低音开始,自由自在地飞翔遨游的即兴风音乐,逐渐加快与增添音势后,不停地接到终乐章,长度足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乐章,也就往往将此称做“无伴奏的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稍快的快板,g小调、2/4拍子
强而有力的音乐,将全曲总结,以回旋曲式写成。双簧管奏出的第一主题充满能量,尖刻的木管乐器将主题展示后,再由独奏大提琴覆奏;第二主题带有舞曲节奏。随后是舞曲节奏的第二主题,发展成回旋曲的终曲。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的材料亦在这一乐章再现,第一乐章基本主题的“DSCH”四个音符动机,除在独奏大提琴再现,还在木管等乐器的独奏中出现,同时亦在戏剧性激情的高潮时重现。最后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在尾声时都再登场,全曲于七下有力的定音鼓声中结束。

德沃夏克
G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88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04)是继斯美塔那后,捷克音乐史上的另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既继承了斯美塔那要复兴捷克民族音乐文化的事业,将之发扬;另一方面他身处欧洲民族观念思潮高涨的年代,形成德沃夏克对国家无比热爱的精神,并成为他作品中的灵魂所在!而他的音乐能赢得世人的无限钟爱,亦正是他这种对国家无比热爱的精神转化成音乐时,将波希米亚的田园浪漫色彩深深地感染到不同的民族,引发大家的共鸣。他的第八交响曲是写于1889年的成熟期作品,乐曲基调满含着波希米亚的乡土田园浪漫色彩,这种动人的力量尤为明显。

孕育于波希米亚原野
波希米亚(Bohemia)原是古中欧地名,包括现时连同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但广义上也常指包括捷克摩拉维亚(Moravia),和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亦是古中欧国家,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王国,随后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波希米亚地区的统治和宗教都曾引发不少战争,亦产生不少英雄传奇故事,十五世纪便曾出现罗马教廷以火刑处死直言进谏的布拉格大学教授胡斯,导致波希米亚乡民愤而皈依胡斯教派的传奇故事。德沃夏克生于布拉格附近的拉霍奇夫斯镇,卒于布拉格,他的血液中全是波希米亚的山川田园、文化风情,这部作品中散发的波希米亚乡土田园浪漫色彩,便融入了英雄的气质和个人的浓情。

德沃夏克的交响曲共有九部,在世时其中五部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编号,现今改按创作时间先后编号。 《第八交响曲》1889年写出,1890年2月2日由作曲家亲自指挥国家剧院管弦乐团(The Orchestra of the National Theater)在布拉格首演。1892年出版时列为《第四交响曲》,由于在英国出版,故有“英格兰交响曲”之称。英国人相当喜爱他的作品,对他的音乐,均给予很高评价,他为了答谢剑桥大学赠予名誉博士荣衔,便安排指挥他自己的《安魂弥撒曲》和这首交响曲,作为象征性的学位论文。

1889年夏天,四十八岁的德沃夏克在波希米亚的维索卡的别墅,一气呵成完成这首交响曲的钢琴谱,回到布拉格后编配管弦乐,由8月26日动笔到11月8日全曲完成,只用了两个半月!这首交响曲可说是德沃夏克陶醉于大自然的音响、明媚的风光与生命脉动的节奏中,很自然地孕育出来的作品,是把他热爱的波希米亚乡土色彩及感情,投放到音乐中的乐曲。 为此,这部交响曲在德沃夏克所有交响曲中,内容同他个人牵涉最多,也最独特。曲中反映的完全是平静的心境以及欢乐与自傲的感觉。分享他在大自然中所获得的新鲜明朗而愉悦的感受,还有哺育他的捷克民间音乐,整部作品包含着他对祖国大地及人民和艺术的热爱之情,像是从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捷克民间直接产生出来。

交响曲巧妙地音诗化
乐曲采用四个乐章的传统结构,却有某些不同一般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其意念。各个乐章采用常见的奏鸣曲形式、三段体曲式,和回旋曲形式为基础,然而细节上却有很重要而有趣的偏离。乐曲的编制中亦采用了较少使用的短笛和英国管。可以说,德沃夏克独创的、才华横溢的作曲技巧在此显露无遗,是将交响曲巧妙地音诗化的作品。

这首交响曲四个乐章都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将波希米亚人的性格率直地表现出来。其中的第三乐章,是迷人的斯拉夫舞曲,不时会抽出来在音乐会中单独演奏。欣赏这部描写祖国的大自然,纯朴的民族性,荣光映照的史迹的交响曲,可将之视为由四幅音画构成的音诗。

第一乐章:充满活力的快板,G小调-G大调、4/4拍子
引子是一个独立主题,分别于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之前按次出现,丰富了乐章所采用的奏鸣曲形式;引子风格是哀伤的小调,但主题具有史诗般宏伟的气质,又接近庄严的圣咏;同时,最后乐章的引子亦使原来像田园诗般的音乐带有英勇的戏剧性,为此,有人亦将之喻为是德沃夏克的“英雄”交响曲。

引子后的第一主题,长笛奏出快活的曲调,有如农村少女晨光时在田野劳动所唱的歌曲,在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十分流行的《繁茂的草地》,牧歌风的旋律;此一率真朴实的主题,出现不同一般的发展,有时逐渐被英雄性的色调装饰,以第二小节的节奏型为基础构成急速的进行曲步调。抒情性的第二主题,由木管以最弱的力度奏出四小节的主动机,带有不安的附点节奏,当弦乐以最强奏反复后,增强音势造成高潮,用于木管乐器的手法极为精致,具有非凡魅力。不久,第一、第二主题接续再现,展开部简短几乎全被省略。由于引子的主题被安排在发展部和再现部开始时再三出现,田园诗意的画面同英雄性因素结合,也就成为此一乐章的最大特点。

第二乐章:柔板,降E大调、2/4拍子
这部交响曲尽管情绪明朗乐观,第二乐章仍带有一些伤感片段,仿如是笼罩在作曲家祖国的黑夜和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悲剧情怀。第二乐章开始更仿如听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般的回声一样。为此,这一乐章便兼有史诗般雄伟和抒情性的画面。

本乐章用单一主题构成,由庄严、虔敬,带有沉思与悼念意味,却有如夜曲般温馨的抒情主题开始。主题的呈现很像作曲家早些时候创作的钢琴曲集《诗意的画面》中的《在古老的城堡》,这与最后乐章有如胡斯战歌的引子主题存在着联系。这段音乐增添了史诗性内容。接着乐章的主题衍化成进行曲式的英雄赞歌,由木管乐器(长笛和双簧管)和独奏小提琴相继奏出,快速的下行音列在旋律进行的长音中屡次插入,鼓声号声不绝,音乐情绪显得更加活跃,主题中一个动机交错发展,掀起高潮,展现英勇威武;继后英雄的自由之歌改由小提琴接奏,再现先前温婉可亲的气氛,以情调优美温馨的画面结束。

第三乐章:优雅的小快板,G小调-G大调、3/8拍子
此一乐章并无戏剧性内容,是让人感到亲切的抒情音乐,仿如是笼罩着诗意的轻纱,但整个乐章的节奏感却有如一首斯拉夫舞曲一样。

第一段音乐的基本主题采用德沃夏克典型的抒情诗音调写成,有如民谣般可爱的主题,旋律进行典雅如歌,圆舞曲式的节奏,将此带着冥想般的主题添加上活力。中段出现G大调牧歌般的木管新主题,同样典雅和深具民间气质,近似纯朴无华的民歌,是作曲家自十五年前创作的独幕歌剧《老顽固》中优美的托尼克咏叹调借用过来,这段旋律和终章的第一主题有着音调上的关联,又和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相呼应,并借此强调本乐章的民间场面特色。乐章的尾声取材自中段主题,节拍和速度更换变得十分决断有力。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G大调、2/ 4拍子
最后乐章的结构是奏鸣曲形式与变奏曲的独特结合,长大且自由,情调爽朗欢乐。由小号像战斗性号召的响亮光辉信号曲引子开始。第一主题的旋律,在音调和气质上都接近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带有明显舞蹈性,同胡斯战歌在音调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再一次强调音乐形象具有的勇武一面。第一主题呈示时进行四次变奏,在乐队全奏时,更掀起一阵阵欢乐的狂潮。第二主题是戏谑性的小曲,在不同的乐器上不断传递,逐渐积蓄力量和威势,获得短暂的戏剧性发展,这既是第二主题的变奏,亦类似奏鸣曲形式的发展部。再现部开始前,再听到引子主题的召唤,然后第一主题及其四次变奏又依序重现,但色彩比前更加柔和、更加明朗,第二主题则全被省略掉,最后结束全曲的民间节日欢乐画面来自第一主题的一个变形。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