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时间:2023-05-29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室内乐厅
  • 票价:¥100(公益票)
曲目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2079场音乐会

乐聚星期三
“弦乐二人行”第三季
2024.5.29 (星期三) 20:00
星海音乐厅室内乐厅
讲解:潘畅(乐团大提琴副首席)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PENG & PAN”弦乐二重奏

贝拉·巴托克(改编:卡尔·克劳特)
为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匈牙利传统旋律
1.讽刺的快板
2.稍快板
3.中板
4.圣咏:行板
5.稍快板
6.动感地
7.活泼地

小提琴:彭珂
大提琴:潘畅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作品25
1.快板
2.间奏曲:不太快的快板
3.稍快的行板
4.吉普赛回旋曲:急板

小提琴:彭珂
中提琴:刘爽爽(特邀)
大提琴:潘畅
钢琴:沈璐(特邀)

导赏

贝拉·巴托克(改编:卡尔·克劳特)
为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匈牙利传统旋律
巴托克的作曲成果,长在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根上,这是沿着李斯特的民族风格道路一路前行。但我们还应知道,他也是一位莫扎特式的神童,自九岁起就创作了许多风格成熟的钢琴作品。嗣其成名后,他有感于音乐启蒙教材的单调匮乏,亲自操刀了《给孩子们》、《小宇宙》、《钢琴第一课》等。本次演出的七首作品都选自《给孩子们》的前两册(共四册七十九首民歌旋律,前两册为匈牙利旋律,后两册为斯洛伐克旋律),由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已故小提琴教授卡尔·克劳特为他和自己的兄弟兼同事,小提琴教授菲利斯·克劳特改编。弦乐的改编版本,相较于在钢琴上演出,更贴合人声绵延连贯的特点,是演奏民歌的绝佳载体。作曲家在编排顺序时大致按照了由易至难的顺序,序号数字越大演奏起来越富于挑战,最后几首甚至早已被一些匈牙利的钢琴家列入音乐会曲目以彰显其音乐价值。

第一首讽刺的快板,以“错误”的模进和反直觉的高低音对比(克劳特在此将高音的弱跳音改以拨弦示人,更具小提琴的特色)呼应其名“嘲弄之歌”。第二首稍快板,开头让人想起莫扎特的《魔笛》中捕鸟人帕帕基诺出场的咏叹调,而大提琴则会不断用怪异的和声打断这联想,曲终也是戛然而止,让人错愕。第三首中板,或许是在模仿匈牙利的民间乐器风琴。第四首圣咏:行板,也展示了匈牙利作为天主教国家的一面,格里高利圣咏的影响从未远离。第五首稍快板,像是一首酒馆小调,有些忧郁,甚至带了些蓝调色彩。第六首动感地,顾名思义是巴托克最热衷的匈牙利舞曲,快慢交替的律动给人强烈的呼吸感受。第七首活泼地,这首“醉鬼之歌”用切分节奏描绘醉酒之人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步态。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作品25
勃拉姆斯对李斯特这位同行是不太看得上眼的,他和李斯特的女婿瓦格纳更是公开的敌方。偏偏,勃拉姆斯也热衷于收集来自匈牙利的民歌旋律: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天下流传。或许是因为在奥匈二元帝国中,匈牙利/吉普赛的异域情调是维也纳“最熟悉的陌生人”,从海顿开始以“吉普赛”(对于维也纳人来说,吉普赛和匈牙利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为题的音乐作品就代有佳作,到了勃拉姆斯这里,这位二十八岁的年轻人还在代特莫德宫廷任职时就草拟了这首g小调的钢琴四重奏,回到家乡汉堡打磨完成后交给克拉拉·舒曼首演,其末乐章《吉普赛回旋曲》是其室内乐中传播程度最高的。

第一乐章快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音响效果以及结构都很庞大的经典奏鸣曲式,开头的四音主题充满着深刻的宿命感,其在发展部中遍历了g小调的几个重要调性,探索着“古典风格”的种种可能性。其交响乐般恢弘的音响效果也被勋伯格慧眼识珠,为之配器成乐队版,也是一首佳作。第二乐章间奏曲及三声中部是这位年轻人用以替代传统谐谑曲的一次尝试(想想他晚期的那些钢琴间奏曲),“间奏曲”同样轻快活泼,但较之谐谑曲更温和精巧些。这一乐章或许也是他对于首演者克拉拉的委婉示爱,其主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舒曼的克拉拉主题。降E大调的有动感的行板的开头温柔,甚至是甜腻,但随其发展到C大调后,节奏愈发坚定,几乎像是进行曲一般迈步到最终。末乐章就是最有名的吉普赛回旋曲:急板,节奏复杂,回旋的方式也很复杂,乐手们之间的配合因为复杂的节奏和迅速变换的情绪而更难以把控。这种冷幽默是勃拉姆斯对于传统在反抗中继承的结果。直到最后,他还要戏仿“拉踩”一下李斯特的结尾方式。

撰文:李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