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2178场音乐会
乐聚星期三
“永恒贝多芬”特辑
最爱大提琴第六季:广州交响乐团“非凡”大提琴专场
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20:00
星海音乐厅室内乐厅
讲解:于萍(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非凡”大提琴重奏组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改编:于萍)
降E大调七段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WoO 46
(根据莫扎特《魔笛》中“感受到爱情的男人”主题所作)
演奏:于萍、潘畅、叶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改编:于萍)
谐谑曲,选自《C小调第四弦乐四重奏,作品18》
演奏:叶辉、奚依萌、谢奇廷、张轶飞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改编:理查德·德雅丹斯)
“欢乐颂”主题,选自《D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125》
演奏:于萍、潘畅、叶辉、金恩绪、王丹、王一如、奚依萌、谢奇廷、张迪祺、张轶飞、赵剑飞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改编:彼得·利希滕塔尔)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第二乐章
演奏:于萍、潘畅、叶辉、金恩绪、王丹、王一如、奚依萌、谢奇廷、张迪祺、张轶飞、赵剑飞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改编:约西亚·杜尔斯汀)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第一乐章
演奏:于萍、潘畅、叶辉、金恩绪、王丹、王一如、奚依萌、谢奇廷、张迪祺、张轶飞、赵剑飞
贝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改编:于萍)
根据莫扎特《魔笛》中“感受到爱情的男人”主题所作的降E大调七段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WoO 46
贝多芬是莫扎特的忠实粉丝,莫扎特生命最后一年创作的德语歌剧《魔笛》(1791)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他最钟爱的歌剧作品:1796年,贝多芬以《一个女孩或是(我的)妻子》咏叹调为主题创作了大提琴变奏曲,后出版为作品第66号。1801年,他又以公主帕米娜与捕鸟人帕帕基诺的二重唱《感受到爱情的男人》为主题创作了这首变奏曲。这首咏叹调赞美夫妻之间的爱情魔力,“今天的爱同明天的爱,让世间万物变得真实可爱”,大提琴取女声,钢琴取男声。这两首早期大提琴变奏曲皆遵循古典时期的变奏曲成例,例如节奏变奏(第一、带有华彩的第六)、速度变奏(第二、第三),以及小调变奏(第四)。贝多芬采用了传统手法外,第五和第七变奏的舞曲风格都是其个人审美的体现。在广州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于萍所作的改编中,男女声部之间的乐器差异弥合,更能体现爱情柔意的亲密无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改编:于萍)
谐谑曲,选自《C小调第四弦乐四重奏,作品18》
少年成名的贝多芬在维也纳近十年后,才在1801年出版了这套六首弦乐四重奏。罗布科维茨亲王本向海顿委约了这套作品,但是海顿当时年事已高,在多方机缘下这份工作叫到了贝多芬手头上。贝多芬之前已经涉足过多种体裁,但海顿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成就让他颇有些「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踟蹰。C小调当然会令人想起“悲怆”奏鸣曲或“命运”。其第二乐章并非传统的慢乐章,而是一个C大调的奏鸣曲式赋格,这一乐章展示了贝多芬对位法的精湛技巧。
撰文:李鸿远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改编:理查德·德雅丹斯)
欢乐颂主题,选自《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作品125》
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因其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被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诗句为歌词而谱曲,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部交响曲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曲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与英雄性的壮丽颂歌。本场上演理查德·德雅丹斯将其中最经典的“欢乐颂”主题改编成的大提琴重奏版。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改编:彼得·利希滕塔尔)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第二乐章
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所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部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改编者彼得·利希滕塔尔将其他声部的旋律移至不同声部的大提琴演奏,即为本场上演的大提琴重奏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寥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改编:约西亚·杜尔斯汀)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第一乐章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本场上演的约西亚·杜尔斯汀将最为经典的第一乐章改编的大提琴重奏版。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