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李萌能的《太阳·诗篇》灵感来自海子的长诗《太阳·七部书》,用当代的音乐语言表现传统的旋律。莫扎特高难度的《第四圆号协奏曲》让杰出的圆号演奏家莱迪基普得以展示高超的演奏技巧。《第四十一交响曲》被冠以罗马主神“朱庇特”的美名,是莫扎特最复杂、也是最后一首交响乐,永久地确立了他古典音乐大师的地位。

  • 时间:2021-10-31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
曲目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1850场音乐会

乐季音乐会 3
2021.10.31(星期日)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指挥:景焕
圆号:曾韵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李萌能
《太阳·诗篇》(NCPA青年作曲家计划作品)(世界首演)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降E大调第四圆号协奏曲,K.495
1.有节制的快板
2.浪漫曲,行板
3.回旋曲, 活泼的快板

圆号:曾韵

—— 中 场 休 息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551
1.活泼的快板
2.如歌的行板
3.小步舞曲,小快板
4.很快的快板

导赏

【上半场的音乐】

李萌能:《太阳·诗篇》(NCPA青年作曲家计划作品) (世界首演)
李萌能,青年作曲家,诗人,旅法求学期间,曾就读并毕业于法国里昂高等国立音乐学院、里昂第二大学、巴黎师范音乐学院等知名院校,获“高级作曲家”“音乐学”等文凭。作品曾获法国萨拉贝尔作曲奖(Prix Salabert),巴黎圣克里斯托弗青年作曲家奖(Prix de Saint-Christophe de Jeune Compositeur)等奖项。自2011年至2021年,李萌能四次入围中国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展演及决赛。

《太阳·诗篇》的灵感来源于中文长诗《太阳》,也是作曲家针对诗人海子《太阳·七部书》的七部管弦乐作曲计划中的第三首。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用相对当代的语汇和技巧描述相对传统的旋律是作曲家的主要创作方向。《太阳·诗篇》的部分和声材料通过openmusic协助组织音高,通过粗细线条的延续与交织,以及染色时深浅浓淡的变化,力求将简单的旋律糅进相对繁复的音乐各要素中。

作曲家认为:“音乐和诗,两者本身就都超越我们用以交流的语言,常无法言说。”在意境上接近诗意,或与诗意交汇,这是创作这首作品的意图所在。

供稿:李萌能 整理:邓一丁

莫扎特:降E大调第四圆号协奏曲,K.495
奥地利作曲大师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第四圆号协奏曲》见证了他与圆号演奏家莱迪基普(Joseph Leutgeb)的深厚友谊。

作为18世纪下半叶奥地利最杰出的圆号演奏家,莱迪基普从1760年代初开始在欧洲乐坛崭露头角。他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Joseph Haydn)的好友。海顿1762年的作品《第一圆号协奏曲》很可能就是为莱迪基普创作的。

莱迪基普于1763年来到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担任当地乐团的首席圆号手。在这里,他与莫扎特家族相识。彼时的莫扎特年方7岁,莱迪基普已经31岁,但年龄上的差距并没有阻碍两人成为至交好友。

为了寻找音乐事业的赞助人,少年时代的莫扎特曾跟随父亲和姐姐在欧洲各国巡游演出。莱迪基普也曾与他们结伴同游意大利。在米兰,莱迪基普的演出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莫扎特父子在写给家人的信中,盛赞莱迪基普的演奏技巧,预言他将取得极大的成功。

莱迪基普于1777年迁往维也纳,莫扎特的父亲慷慨解囊,助他在维也纳安家。4年后,莫扎特也来到维也纳,与老友重逢。在接下来的几年间,莫扎特为莱迪基普创作了四首圆号协奏曲和一首弦乐与圆号五重奏。在今晚的音乐会上,你将欣赏到其中的第四部作品,作于1786年。

《第四圆号协奏曲》的手稿用红、黑、绿、蓝四色墨水写成。有音乐史家认为,四种颜色标明了乐曲的走向。但更多学者认为,这只是调皮的莫扎特在友好地戏耍莱迪基普。在为莱迪基普写作的其他乐谱上,莫扎特甚至会在注释里写下“喘口气吧”“干得漂亮,可怜的家伙”这类的字样。莱迪基普对此从无怨言。而尽管莫扎特在和莱迪基普开玩笑时显得肆无忌惮,他实际上非常喜爱这位演奏家,对他的才能极为钦佩。

《第四圆号协奏曲》的演奏难度极高,这是莫扎特为了让莱迪基普展现惊人的技巧而有意为之。在18世纪下半叶,圆号是一种没有按键的自然乐器,控制音高全靠演奏家徒手操作,吹奏半音极为困难。而《第四圆号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包含了大量的半音,只有莱迪基普这样技艺高超的演奏家才能完美地诠释。这首作品的另一大特点是最终乐章中的琶音和号角声。莫扎特用这个乐章提醒听众,圆号最初是一种用于狩猎的乐器。

莱迪基普与莫扎特的友谊一直维持到莫扎特人生的末尾。在去世前不久写给妻子的最后几封信里,莫扎特仍提到他和莱迪基普的交游。

【下半场的音乐】

莫扎特: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551
《第四十一交响曲》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首交响曲。这部作品以其复杂、辉煌和宏大的编制被冠以罗马主神“朱庇特”的美名,永久地确立了莫扎特古典音乐大师的地位。

1788年夏天,莫扎特迎来了交响乐创作的巅峰时期。他的第三十九、第四十和第四十一交响曲在九个星期的时间里相继问世。这三首乐曲均采用了古典主义晚期典型的四乐章的完整结构。这意味着莫扎特留给每个乐章的创作时间只有短短五天。在此期间,他还要授课养家,照料生病的妻子,并且承受女儿夭折的痛苦。即便时间如此仓促,处境如此艰难,莫扎特还是写出了三部载入史册的杰作。

在《第四十一交响曲》中,莫扎特尽情挥洒他的作曲才华。作品极为丰富的情感表现手法对海顿、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等作曲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以庄严有力的奏鸣曲式开场。第二乐章是如歌的行板,大调与小调混合,柔和地表达抒情的主题。第三乐章是庄重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重回奏鸣曲式,大胆轻快。在这里,莫扎特创作了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赋格,用圣歌作为主题。这既像是对巴洛克时期的前辈作曲家致敬,又仿佛预示着浪漫主义时期赋格戏剧性的表现力。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为这个精彩的结尾深深折服,他形容这段音乐令他“哑口无言”。

《第四十一交响曲》首次公演的时间不详,大约在1791年,莫扎特去世前不久。在此后的几年里,这部伟大的作品迅速获得了它应有的赞誉。伦敦的著名剧院经理萨洛蒙(Johann Peter Salomon)最早将这部作品称为“朱庇特”。此后这一美名逐渐在英语世界流传开来。莫扎特的传记作家冯·尼森(Georg Nikolaus von Nissen)断言这是史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他写道:“在任何此类作品中,都不曾迸溅出如此耀眼美丽而神圣的天才火花。”

撰文:邓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