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1600场音乐会
乐季音乐会2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
2018.10.14(星期日)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指挥:梵志登
演 奏:广州交响乐团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
1.有活力的快板
2.稍快的行板
3.快板
4.快板(第三、四乐章连续演奏)
—— 中 场 休 息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68
1.如歌的行板-快板
2.绵延舒缓的行板
3.温雅而略快的小快板
4.柔板-比行板更慢-从容而灿烂的快板
超重量级经典组合
“经典”一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在古典音乐方面却可以变得较为简单,那就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能让人百演不厌、百听不厌的作品。但经典作品却往往吸引了无数名家大师演绎,也就会形成有不少“权威版本”,为此,要演出经典作品,便要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去面对众多经典的版本的比拼是一件事,稍有疵漏,亦很容易被听出来,这是表演者的恶梦。这场音乐会将两首堪称是重量级的经典作品组成一套节目来演出,面对的挑战就更大了。
这两部经典作品一是贝多芬具有永恒力量的《命运》交响曲,这是鼓舞着人类面对命运挑战去奋战争取胜利的名曲。另一是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这则是千锤百炼,写了二十一年才面世,被视为承传了贝多芬交响曲传统的“贝十”;该曲首乐章还让人联想到“贝五”的“命运敲门声”,而终章又让人听到“贝九”终章。这两部经典作品同场演出,确是超重量级的挑战!
上半场贝多芬的经典:《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九首宏伟的交响曲,以第五《命运》交响曲最为著名,演奏次数亦最多,可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是贝多芬跟残酷的命运搏斗,战胜逆境,高唱凯歌的史诗。曲中充满力感和悲壮的音符,能唤起生命中的狂喜与忧伤,能激励消沉者的生存意志,能抚慰受创者的心灵。《命运》并非贝多芬自己所加的标题,但任何人都可以直觉地去感受到各个乐章中作曲家要传达的感情和力量,从而在曲中支取人生难免会遇到艰困时所必须的正能量,这正是《命运》交响曲能超越时空,一直广受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爱乐者欢迎,而成为不杇经典的主要原因。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于1800年酝酿,1803年与第三交响曲《英雄》同时创作,“第五”可说是“第三”英雄性构思内容的进一步发展。“第五”在1808年才完成,并于同年12月22日首演。该场安排在维也纳剧院(Theater an der Wien)举行的演出,是一场演出时间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超长”音乐会,全是贝多芬的作品,上半场演奏第六交响曲,下半场演奏第五交响曲。贝多芬除了亲自指挥之外,还在音乐会中担任第四钢琴协奏曲,及即兴钢琴曲的独奏。此外音乐会中还安排了C大调弥撒曲选曲、合唱幻想曲等。
创作该曲期间,贝多芬正面对耳疾恶化的折磨,完稿时贝多芬三十八岁,耳疾已深。为此,与命运斗争的紧张性和戏剧性贯穿全曲,而且结构紧凑、统一、集中,更深刻地刻画了一位英雄的斗志、决心和坚韧,成为人类不断向前,永不言败的英雄化身!除了贝多芬自身面对失聪顽疾的困扰外,这首杰作的产生,亦和当时的欧洲政局变化有很大关系,其时奥地利出现政治骚动外,拿破仑更发动战争,1805年拿破仑军队甚至占据了维也纳。
“三短一长”的命运主题意义
《命运》交响曲在贝多芬同代人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随着时间推移,此一印象愈来愈深刻。据说,贝多芬曾将乐曲开始“三短一长”的基本音型动机比作为“命运的敲门声”,故乐曲标题虽是贝多芬的学生附加上去,但大家都相信这首交响曲是“表达人类和命运的斗争”。1843年摩氏密码(Morse code)以“三短一长”的音响来代表英文字母“V”字,同样是“三短一长”的“命运主题”,也就成为“Victory”(胜利)的标志,为这首交响曲增添了新的意义。及至第二次大战期间,“三短一长”的“命运主题”象征了维多利亚女皇的“V”字手型,亦暗示交响曲中凝练的“命运”主题和光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就是自由的号角,是战胜黑暗的象征,描写了人类与危难和困境的抗争。
事实上,当年尽管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很清楚地表示,“三短一长”的动机来自贝多芬听到的鸟儿叫声,但更多人相信意志和命运冲突的观念不仅发自当时贝多芬日益加深的耳疾的苦恼,同样也发自法国大革命对任何一个向往自由的人的影响。无论如何,现今大家都相信,这部交响曲所蕴含的无数生活的对立面——痛苦和欢乐、挫折与成功、失败与胜利之间的冲突,都在命运和意志的拚搏中得到阐释。大家都可以藉此支取得到更强大的正能量“添加剂”,找到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软弱走向坚强的自由之路的力量。
第一乐章:富有生气活力的快板,C小调,2/4拍,奏鸣曲式
开始时“三短一长”的四音动机“命运主题”,简单有力,不仅是第一乐章的“主导动机”,也是第一主题的骨架,在首乐章中反复扩张威力;同时又是优美的第二主题的低音部伴奏,仿如是反抗命运的一种力量,而且亦是尾声部的基础。它的节奏型贯穿整个乐章,支配着整个乐章的发展,单是在呈示部和发展部,仍以不同的音高出现了不下四十五次之多,就如不停纠缠的命运一样,使整个第一乐章全是愤懑、苦恼和激情。其后甚至在其他乐章的节奏和旋律中,亦以各种形式反复出现,成为整部交响曲的核心动机,使四个乐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命运主题”音响威严、阴沉,命运威力强大,令人胆战心惊。这一主题掀起两次高潮力量,一次紧张过一次。节奏来自第一主题由圆号奏出的“号角动机”,再衍生出由小提琴奏出抒情歌唱性的第二主题旋律,安静温暖。但“命运动机”潜藏在低音部,很快“命运的动机”再度发挥出可怕威力,第二主题亦变得激动不安。进入发展部之前,高昂的“胜利旋律”首次由小提琴奏出。两小节休止后,发展部的第一主题的“命运动机”占据主要地位,无休止的反复,力度越来越强,第二主题也不甘示弱,以号角般的齐鸣与之抗衡。在一阵动摇、犹豫之后,“命运动机”从麻痹、消退之中再度闯入,显示傲慢气势,掀起一次大爆发的戏剧性高潮后,乐队全奏的“命运动机”有力地带入再现部。随后插入一段优美的双簧管柔板,带来暂时的喘息,很快又被“命运动机”淹没,又变得激动不安,随着小提琴奏出第二主题,呈示部中的“胜利旋律”也加入,与“命运动机”再次搏斗,再现部的后半部尾声,可视为是展示意志和命运对抗的场面,命运获得暂时的胜利,以强而有力的和弦总结。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双主题变奏曲式
抒情而较平静的乐章。在沉思、感伤而带有悲怆的气氛中,仍包含有富有张力及自信的英雄式威力片段,乐曲以双主题变奏曲式写成,将两个不同主题轮流加以变奏,使对比大大加强;第一主题优美、抒情、安详,和首乐章第二主题一样,都是富于弹性节奏及起伏旋律的沉思性音调,但更富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前半温柔细腻,后半较辉煌宏亮,能加强第一主题的抒情及沉思感觉,但加入铜管主奏,便带有英雄凯歌色彩。随着三次变奏,第一主题渐渐具有流畅动力感,起初沉稳的气质,逐渐从与第二主题前半相似,变化成与后半相近,“命运动机”曾在第二主题第一次变奏中悄悄出现一次,但马上被势不可当的英雄凯歌淹没,在乐队全奏下结束。
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C小调,3/8拍,三段曲式结构
极有创意的谐谑曲。整个乐章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安,但又带有英雄般坚实信念的气氛中,这是说和命运的斗争仍在持续吗?第一段主题具有双重性格,前乐句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带有一种向前的动力,变了形的“命运主题”冲击而来,威严阴森的表情;后乐句由小提琴奏出,以大管及单簧管轻轻伴随,带着不安定感觉。主题反复时,呈示部出现的“号角动机”带着英雄气概登场,情绪逐渐高涨。同样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来自德国民间舞蹈的中段主题,由各高音弦乐器分别模仿,有如赋格曲般的复音音乐风格,整个中段音乐带有舞蹈性的热情和动力,带入狂热不可遏止的情绪中。第三段将第一段变化重现,最后以定音鼓持续地敲击出“号角动机”带入连接段(在交响曲谐谑曲乐章中最后出现连接段的创新手法),这亦是《命运》交响曲至为让人振奋的一段音乐。定音鼓敲出单音的轻微回响,几乎一片寂静,零碎的第一段主题音调,自由地不断向上伸展,音域扩大,音量增强,音乐的张力迅即上升,将音乐突然推上高潮,仿如积压已久再难以遏止的一股力量,终于一下子如火山般爆发出来,以“命运动机”最初的威力冲向极限,将音乐直接不停地带入辉煌灿烂的胜利终曲。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奏鸣曲式
这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具有洪水奔腾的气势,意志战胜命运、欢乐战胜痛苦的凯旋曲,有人索性称这乐章为“凯旋进行曲”。全乐章几全是进行曲风格,乐队编制加大,也增加了表现的力量,能奏出更雄伟壮丽的效果,使这场命运争战的最后胜利更为辉煌灿烂。
呈示部的特点是有极为丰富的旋律,甚至连接段和结束段亦各自有本身的主题旋律,也就是说整个乐章共有四个主题。第一主题号角般齐鸣,鲜明有力,具有庄严、灿烂、震憟和激动的效果,饱满的音响把英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连接段主题以圆号及木管奏出,继由小提琴接上,音色明亮而柔和,且充满喜悦。第二主题以“命运动机”变形的三连音构成,前乐句响亮,后乐句柔和形成对比,生动活跃的舞曲。以下行乐句构成的结束段主题,由弦乐及木管奏出后,再由乐队有力地复奏。呈示部以第二主题为基础不断展开,又引进第三乐章中的“号角动机”(变了形的“命运主题”),音乐情绪不断高张,更加光明、辉煌,充满欢乐,有力地将呈示部再现后,长大的尾声将早前出现过的各个主题以经过变化及加快速度的方式重现,包括第二主题的全新处理。尾声的末段完全被和弦充满,全曲在速度及力度的一张一弛的张力交替变化下,乐队全力地全奏出四十多个坚强的C大调八度和弦,在有如排山倒海般的欢乐凯旋场面气氛中结束全曲。
下半场勃拉姆斯的经典:第一交响曲
当李斯特和瓦格纳宣称“交响曲”已于贝多芬时代寿终正寝时,敢于抗拒音乐潮流的勃拉姆斯,正式发表他的第一交响曲,并继续写作了三首杰出的交响曲,让人刮目相看,被誉为贝多芬后德国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备受当年著名乐评家汉斯力克(Eduard Hanslick, 1825 – 1904)推崇。
超重压力下百炼出金曲
贝多芬写作交响曲时,已相当慎重,结果三十岁才谱出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于1876年9月完成,同年11月4日由德国指挥家杜斯索夫( Felix Otto Dessoff, 1835 –1892)于德国西南部靠近法国边界的卡尔斯鲁厄( Karlsruhe)首演,当时勃拉姆斯已四十三岁。
勃拉姆斯早在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期,就有创作交响曲的想法,那时听了恩人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深受感动而起,于是着手构思并写作第一乐章,但却用了八年才完成。及后完成第二乐章,接着谱写后面两个乐章,这首交响曲初步完成时,他已是四十一岁的中年人(1874年)。随后他又费两年工夫,重新仔细推敲,才得以面世,这时离开构思动笔,着着实实经过了二十一个年头,可说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千锤百炼下产生出来的经典“金曲”。
勃拉姆斯曾在一封信上表达了创作该曲时的切身感受:“我还没有写过一部交响曲!你可想想看,当我还听得见贝多芬那样的巨人的脚步声时,要从事这方面的创作,可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行。”这其实是当年各方对他承传贝多芬交响曲传统期待的压力带来的结果。事实上,在这部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交响曲中,确可“见”到许多古典音乐大师的烙印。如作品中的戏剧性来自贝多芬,对民间歌曲、舞曲等体裁的推崇效法源于舒伯特,热情的叙述音调则与舒曼相近。这部作品亦继承了贝多芬交响曲“从黑暗到光明”的时代精神和与命运抗争的矛盾。但是,勃拉姆斯毕竟生活在浪漫主义鼎盛时期,他的第一交响曲在感情的紧张度,和色彩的对比上,则完全是浪漫主义的音乐。
贝多芬第十“命运敲门声”
当年的著名指挥家家彪罗(Hans von Bülow , 1830 –1894),曾赞誉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Beethoven’s Tenth),这非仅是指这部交响曲承传了贝多芬的交响曲传统,还在于该曲第一乐章中让人联想到“贝五”的“命运敲门声”,和终章又让人听到“贝九”终章的主题音乐。
第一乐章:如歌的行板-快板
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式写成。以缓慢的引子开始,阴森而带有凶兆,在定音鼓紧迫的擂响下,奏出激烈的序奏,确立了全曲悲剧性的基调。定音鼓、低音大管、低音提琴上一连串不祥的八分音符,使人想起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敲门声”。在这个背景上,出现弦乐器与木管乐器逆向而行的两个乐句,其中弦乐器的上行乐句孕育着本乐章的基本主题。这段引子音乐平息后,第一主题带着火一般的活力在迅速行进的音流中涌现,仿如一匹未曾驯服的野马,一时奔腾,一时跳跃、一时嘶鸣,近乎狂乱的音响一开始就使乐曲紧张的戏剧性情绪达到高峰,直到第二主题温柔感人的旋律在双簧管响起才暂时有所改变。呈示部的结尾,炽热的火焰重又燃起,一些短小有力的动机使音乐再度沸腾起来。发展部短小精悍,引子中的乐句改变了形貌,不久,“命运敲门声”又响起,把圆号和小号也结合进来,达到一个更有威势的新高潮。再现部基本上依次重现呈示部素材。最后忽然停顿,预示着这场争战仍未终止,在弦乐器的拨弦声中悄然结束。
第二乐章:绵延舒缓的行板
持续的行板音乐,在悲剧性的气氛中,流露出纯朴的民间味。直接从小提琴陈述的第一主题开始,音响十分纤弱,就像痛苦的叹息。小提琴的独奏相当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勃拉姆斯器乐抒情诗,呈现出勃拉姆斯特有的宁静与感伤的美,质朴深沉的优美意境。第二主题以双簧管接上,意境气氛和第一主题相当接近,但更为悲切感人,忧伤孤寂。独奏小提琴与圆号加入,使音乐产生一种期待和憧憬。
第三乐章:温雅而略快的小快板
勃拉姆斯扬弃了第三乐章传统的谐谑曲或小步舞曲,改用复三段曲式写成类似小型间奏曲的音乐来继续发展前一乐章的宁静气氛。主题优美安逸,由单簧管奏出,大提琴轻声的拨弦为其伴奏。在主题反复陈述之间,谐谑性的匈牙利民间曲调插段穿插进来,气氛也随之变化;当中一段木管乐器与弦乐器的愉快对答,又使人想起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主题。
第四乐章:柔板-比行板更慢-从容而灿烂的快板
终曲以奏鸣曲式写成,规模宏大,几乎占了全曲一半,是全曲强有力的戏剧性中心。开始一段引子,阴沉的慢板序奏,奠定了戏剧性发展的基调,乐队哀恸般的音响,从弦乐器升起的神秘拨弦,定音鼓凶兆般的滚奏,在引子中一次又一次掀起浪潮,揭示一场戏剧性高潮即将来临。突然,圆号在小提琴颤音的背景上奏出明亮、温柔、动人的旋律,长笛清亮的音响接上(据说这支旋律来自阿尔卑斯山牧民的歌调),大管和长号又吹响了圣咏般的旋律,音乐情绪变得平静安宁,由此引导出胜利般的快板主部。
弦乐声部奏起旋律纯朴而堂皇的第一主题,像一首民歌,也像一首颂歌,令人想起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此一温暖的主题旋律,带来安慰和鼓舞,也扫尽引子所带来的痛苦和悲情,有力地支配着整个乐章。轻盈优美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同时有一个低音部下行动机,不断纠缠,干扰着活泼的主题进行。略去发展部,发展部的内容结合到再现部中,弦乐器强有力地再现第一主题开朗的旋律,经过几次周折,整个乐队以宏大的气势奏响引子中阿尔卑斯牧民歌调的旋律,第二主题再现更为激情澎湃,紧张的戏剧性一浪高过一浪。在快速的尾声中,铜管乐器高奏,定音鼓隆隆敲击,胜利凯旋的气氛达到顶峰。
撰文:周凡夫
演前导赏1
主讲:陈擎(广州交响乐团团长)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19:15
星海音乐厅大堂
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