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时间:2018-03-18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380/280/180/120
曲目

乐季音乐会12
天使杰作特辑4
2018.3.18(星期日)20:00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指挥/钢琴:马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
女高音:王冰冰
钢琴:杜宁武
演 奏:广州交响乐团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宣叙调与回旋曲,“让我忘掉你?”
(女高音、助奏钢琴与管弦乐队),K.505
女高音:王冰冰
钢琴:马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降E大调第十双钢琴协奏曲,K.365
1.快板
2.行板
3回旋曲:快板
钢琴:马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
钢琴:杜宁武
*华彩乐段由莫扎特创作

—— 中 场 休 息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K.491
1.快板
2.小广板
3.小快板
钢琴:马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
*第一乐章华彩乐段由克里斯托杜洛·乔治亚季斯创作

导赏

〔上半场的音乐〕

莫扎特:宣叙调与回旋曲,“让我忘掉你?”(女高音、助奏钢琴与管弦乐队),K.505
莫扎特于1786年12月在维也纳所写的一首音乐会咏叹调,由女高音与助奏钢琴及管弦乐团演出,是莫扎特此类歌曲中的名作。

这首音乐会咏叹调源自莫扎特1781年1 月29日在慕尼黑首演的三幕正歌剧《克里特国王伊多梅纽斯》(Idomeneus, King of Crete)。这部歌剧于1786年初计划于维也纳由一个业余团体制作,莫扎特便将原来的版本作出修改,包括将剧中王子伊达万泰(Idamante)原由阉人歌手(高男高音)演唱的这首咏叹调改为男高音。1786年莫扎特将这首咏叹调再写成音乐会中的演唱版本,应是为当时的著名女高音南希·斯托拉斯(Nancy Storace)1787年2月23日在维也纳举行告别音乐会时演唱,莫扎特并担任钢琴助奏演出,歌词推断是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所写。莫扎特在手稿上所写的日期是1786年12月26日,但他所填写的目录日期则是1786年12月27日,并写上“for Mlle Storace and me”的字样,后来于1789年莫扎特访问柏林的旅程中,再度在5月12日于莱比锡布业商会大厦与女高音约瑟法·杜舍克(Josepha Duschek)演出这首咏叹调。

这首咏叹调除助奏钢琴,乐队编制为单簧管、大管、圆号各两支,还有弦乐合奏。

整首作品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27小节G小调宣叙调《让我忘掉你?》接着的219小节咏叹调《亲爱的,不用惧怕》(Non temer, amato bene),降E大调。乐曲以弦乐的引子开始,然后女高音独唱才加入,钢琴在整首作品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全曲长约十分钟。

〔歌词原文〕
Ch’io mi scordi di te?
Che a lui mi doni puoi consigliarmi?
E puoi voler che in vita?
Ah no! Sarebbe il viver mio di morte assai peggior.
Venga la morte, intrepida l’attendo.
Ma, ch’io possa struggermi ad altra face,
ad altr’oggetto donar gl’affetti miei, come tentarlo?
Ah, di dolor morrei!

Non temer, amato bene,
per te sempre il cor sarà.
Più non reggo a tante pene,
l’alma mia mancando va.
Tu sospiri? O duol funesto!
Pensa almen, che istante è questo!
Non mi posso, oh Dio! spiegar.
Stelle barbare, stelle spietate,
perchè mai tanto rigor?
Alme belle, che vedete
le mie pene in tal momento,
dite voi, s’egual tormento
può soffrir un fido cor?

〔歌词英文译文〕

You ask that I forget you?
You can advise me to give myself to her?
And this while yet I live?
Ah no! My life would be far worse than death!
Let death come, I await it fearlessly.
But how could I attempt to warm myself to another flame,
to lavish my affections on another?
Ah! I should die of grief!

Fear nothing, my beloved,
my heart will always be yours.
I can no longer suffer such distress,
my spirit fails me.
You sigh? O mournful sorrow!
Just think what a moment this is!
O God! I cannot express myself.
Barbarous stars, pitiless stars,
why are you so stern?
Fair souls who see
my sufferings at such a moment,
tell me if a faithful heart
could suffer such torment?

〔歌词中文译文〕
你说让我忘了你?
你能建议我把自己交给她吗?
这一次我还活着?
没有啊!我的生活将比死亡还要糟糕!
让死亡降临,我等待着它无畏。
但我怎么能让自己温暖到另一个火焰?
把我的感情挥霍在别人身上?
啊啊啊啊啊!我应该死于悲痛!

无所畏惧,我亲爱的,
我的心永远属于你。
我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痛苦了,
我的精神辜负了我。
你的叹息?啊,悲哀的悲哀!
想想这是什么时候!
神啊!我无法表达自己。
野蛮无情的星星,星星,
你怎么这么严厉?
看到的美丽灵魂
我这一刻的痛苦,
告诉我,如果一颗忠诚的心
会遭受这样的折磨吗?

莫扎特:降E大调第十双钢琴协奏曲,K.365
这是莫扎特于1779年初,从巴黎旅行回到萨尔茨堡后完成的作品,是莫扎特独一无二的双钢琴协奏曲。作曲动机不明,可能是为了他自己和姐姐安娜合奏而写。

这是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的杰作之一,后来在维也纳也大受欢迎,获得如潮的佳评。原作的乐队编制,除两架独奏钢琴与弦乐合奏外,只有双簧管二支、大管二支和圆号二支,但1781年11月23日,莫扎特在奥阿汉马(Auernhammer)家中的音乐会和她的学生约瑟法·芭芭拉(Josepha Barbara von Auernhammer)演奏时,又添加各两支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因此,现在流传着两种编制的乐谱。

曲中两台钢琴并没有主属之分,很平均地将音乐分配,相对上乐队部份便减弱了,音量亦较莫扎特其他钢琴协奏曲的轻,得以让两台钢琴一起自由地活跃演奏,有时两台钢琴都和乐队相互抗衡、有时相互对答,充分发挥竞奏的乐趣。

第一乐章:快板
以奏鸣曲式的结构写成。乐队首先登场,奏出音域宽广、感觉宏大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则细致优美。两台钢琴出场后,显得无比活跃,乐队虽然作出适切的呼应,但乐曲的推进主导性仍放在两台钢琴,不断展现不同的演奏技巧,并将情绪气氛向上推高,最后联同乐团以有力且稳定的和弦结束此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降B大调,3/4拍子
缓慢且精致的音乐,乐队经常藏在两台钢琴的背后,发挥拱托的效果,让两台钢琴尽情发挥各自不同的演奏技巧,呈现丰富的色彩变化,最后在安静的气氛下将此乐章结束。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2/4拍子
回旋曲的基本主题富有节奏感和活力感,在乐队奏出后,两台钢琴加以炫技性展开,动力感更强;经过优雅抒情的插段后,再现回旋曲的基本主题,更是充满活力,由两台钢琴联同乐队,将全曲带上有力的高潮结束全曲。

〔下半场的音乐〕

莫扎特: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K.491
1785年与1786年间的冬天,莫扎特应邀演出三场音乐会,被要求每次音乐会上分别演奏一首新作的协奏曲。第一次演奏第二十二降E大调协奏曲,K.482(写于1785年12月26日),第二次演奏了第二十三A大调协奏曲,K.488(写于1786年3月2日),然后为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又于3月24日赶写好这首C小调协奏曲,于4月初(3日或7日未能确定)于维也纳由莫扎特自己亲自指挥兼担任钢琴独奏演出。这是莫扎特采用C小调写作的唯一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在这一首小调作品外,他以小调写作的协奏曲,亦只有D小调第二十号,合共两首而已。

莫扎特的协奏曲大都快活、华丽且优美,但这却是一首悲怆情调浓厚的协奏曲,自始至终,笼罩着哀伤的阴暗色彩,是把莫扎特浪漫曲风表现手法显明地呈露的名作。这种特征,和D小调第二十合计,堪称“双璧”。至于乐器法的巧妙运用,结构的紧密性,和感情的深度上,这首C小调第二十四则凌驾在D小调第二十之上, 更具戏剧性,内容深度亦超越了当时的音乐局限。乐队各个声部清晰的层次、管乐器的丰富表现效果,都标志着新的标准,将管弦乐的色彩不断丰富,变得千变万化。

此曲的乐队编制,较第二十号又多了单簧管,计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及小号各二支,另加定音鼓与弦乐合奏,也就是采用了颇为完备的双管编制于协奏曲作品中,这在当时来说,确是异例,即使在交响曲中,也算相当充实且少有。

结构上较特别的是终章没有使用惯常的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而是采用变奏曲。同时,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使用减七度的飞跃音程,这在古典时期亦颇罕见。第一乐章中悲剧味道的热情奔腾,第二乐章荡漾着诗般的沉思气氛,以及终乐章流露的哀愁感等,均超越了当时协奏曲的常态。可以说,这首钢琴协奏曲是一个英雄式的悲剧,具有史诗式发展,痛苦的迸发产生巨大的力量, 因此,许多人都把此曲推崇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的最高峰之作。

第一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
弦乐群和大管静静地齐奏出有减七度跳跃的第一主题,有被压迫般的沉重感觉,这种不安气氛,一直支配着整个乐章,充满悲剧性的激情。独奏钢琴像练指般登场,再度奏出这主题时,加入铜管和定音鼓。这时钢琴不再怒吼,而是以动机式把它分解掉,好像担任消解任务。接着第二主题后,就变成分解和弦和音阶。钢琴和乐队悲剧性的对照,带出戏剧性的冲突,在发展部中达到高潮;再现部重现各个主题,并在紧张的定音鼓声推动下,再带上一个更强而有力的新高潮,然后才进入独奏钢琴的华彩乐段。尾声在管弦乐持续推进,似乎要结束时,钢琴又弹奏着分解和弦登场,然后在定音鼓不安的滚奏,单簧管与大管灰暗的悲剧性色彩背景拱托下,平静地结束。

第二乐章﹕小广板,降E大调,2/2拍子,小回旋曲式
浪漫歌谣曲般的乐章,音域宽广而舒畅的诚挚主题,先由钢琴独奏奏出,管弦乐反复后,又由钢琴接上,中段由钢琴与双簧管、长笛及大管组成的木管三重奏的竞奏,别有趣味;转到C小调时,更为感人。此后最初的主题,又由钢琴再现,听来心旷神怡。这时木管乐器以新的动机,优美地交织着。最后起初的主题又再重现。

第三乐章﹕小快板,C小调,4/4拍子,变奏曲式
荡漾着悲哀情调的短小主题,由管弦乐平静地奏出,曲调像是一段悲诉的女低音歌曲。此后钢琴加入,改变成各种音型,巧妙地发展成八段变奏,其中大部分是音阶或分解和弦。最后是强奏。 这些变奏曲有各种不同的倾向,有雄伟壮观的,富有装饰性的,富有戏剧性的,但亦有非常平静安宁的。既有非常接近基本主题,亦有完全背道而行。最后的变奏则最悲痛、最有力量。尾声部份则相当扩展,而且节奏尖刻,和声大胆,有如是一段富有幻想性的谐谑曲。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