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叶小钢以特有的和声配器手法,在《广东音乐组曲》中将《雨打芭蕉》、《饿马摇铃》、《平湖秋月》和《旱天雷》四首广东音乐赋予非常浓郁的崭新岭南风情;马勒的第四交响曲则以淡雅情调,以诗与乐来表达天堂的喜乐;至于莫扎特的第三圆号协奏曲,是他四首同类作品中主题写得最美的一首,仿如是从地上进入天堂之间的音乐。

  • 时间:2015-06-27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VIP/280/180/120/80
曲目

叶小钢
广东音乐组曲,作品51号
1. 雨打芭蕉
2. 饿马摇铃
3. 平湖秋月
4. 旱天雷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降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作品447号
1. 快板
2. 浪漫曲,小广板
3. 快板

圆 号:付 磊


—— 中 场 休 息 ——

古斯塔夫•马勒
G大调第四交响曲
1. 缓慢地
2. 以轻松的动态
3 .充满安详
4. 极为温和地

女高音:饶岚

导赏

跨越人间天堂

今晚三首乐曲,让人跨越了人间和天堂。广东音乐擅长于生活小境情趣的描摹,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画来抒发感情,一般并无重大的社会人生主题,带来的是生活上的欢娱乐趣。莫扎特的音乐,特别是今晚演奏的第三圆号协奏曲,同样是让人听来无比和谐舒畅的音乐,都是没有强烈矛盾冲突的乐曲,都是能让人感受到人间和谐喜乐的音乐。下半场马勒的第四交响曲,却是他企图从柏拉图、哥德、托尔斯泰和丰富的德国文学作品,带有神秘色彩的东方思想与基督教义中,寻求生活与生命的意义的乐曲,曲中有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第四”表达的是用诗歌与音乐呈现出来的天堂的喜乐。不过,无论是人间的喜乐,还是天堂的喜乐,都要感谢舞台上的指挥和演奏(唱)家,没有他们出色的演奏(唱),任何喜乐都会变了调!

叶小钢《广东音乐组曲》:独特艺术魅力

《广东音乐组曲》是叶小钢受时任广州交响乐团团长余其铿邀约,由广州交响乐团委约创作并首演的一组作品。 该曲的前四首完成于2005年8月。

《广东音乐组曲》取材自流传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上一世纪初,产生于广州方言区的岭南一大民间器乐乐种,风行国内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广东音乐是一种标题音乐,结构上以简驭繁,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变,独特的旋法,和加花的特点,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叶小钢的《广东音乐组曲》基本以传统的广东音乐旋律为基本素材,运用西方管弦乐队的编制配器来重新构筑的管弦乐组曲,这种组曲形式让人想起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的组合方式。《广东音乐组曲》以近二十个段落组成,这次只选奏其中四段,分别是:

1.雨打芭蕉
乐谱最早载于1921年丘鹤俦所编《弦歌必读》,后由潘永璋改编。乐曲清新流畅,活泼明快,洋溢着喜悦之情;短促的断奏,犹似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乐队中采用了钢琴和竖琴,还有不少打击乐器来增添色彩效果,全曲推上欣喜之情的高潮后,即回复平静结束。

2.饿马摇铃
曲谱最早见于1934年丘鹤俦编的《国乐新声》,作者佚名,曲中内容有说是写古时战场,“悬羊击鼓、饿马摇铃”,诱敌深入而歼的空营战术故事,民间音乐中罕见的题材。改编后较多采用了木管乐器,配合铜管和打击乐,将曲中悠扬动听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作了很好和很有效果的发挥。

3.平湖秋月
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1920年代的代表作,又名《醉太平》。据说吕文成曾畅游杭州西湖,触景生情而作。曲中表现了西湖秀丽景色的感受,描绘了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良辰美景,曲调中既采用了浙江的民间音乐,又有广东音乐风格,旋律明媚流畅,音调婉转,格调清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连绵不断的抒情性。改编后乐曲开始只以弦乐演奏,其后陆续加入木管、竖琴、钢琴、打击乐及铜管,色彩变得丰富,末段在竖琴与乐队拱托下的小提琴独奏,将全曲带入一个无比优美的境界中结束。

4.旱天雷
乐谱最早见于1921年丘鹤涛所编《弦歌必读》,扬琴家严老烈根据广东戏曲的过场曲《三宝佛》其中一段《三汲浪》改编而成。《三汲浪》的曲调平稳、低沉,改编成《旱天雷》后变为活泼、欢快。乐曲表达天逢久旱,看到乌云,听到雷声时的喜悦心情。以扬琴的演奏特性来改编。运用了民间音乐的加花技法,加以新的节奏处理,曲中不少乐句是七声音阶旋律。改编为管弦乐后,仍保持全曲分为两段,并将乐曲演奏两次的结构。两段情绪不同,第一段活泼欢快,第二段优美流畅。

(作曲家简介: 1955年9月23日出生于上海的叶小钢,祖籍广东,父亲是著名音乐理论家叶纯之。早年曾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习作曲,曾师从英国作曲家戈尔,又在美国伊士曼音乐学院学习,1994年返回中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的音乐风格早年带有先锋派色彩,自90年代开始风格逐渐接近浪漫主义。叶小钢写有大量舞台音乐和影视配乐,还有不少管弦乐,室内乐。这些作品大都显示出其卓越的旋律天才。他的纯器乐作品,风格较为前卫。代表性作品有管弦乐曲《地平线》,合奏曲《马九匹》,小提琴协奏曲《最后的乐园》等。)

莫扎特的第三圆号协奏曲:沉着柔和美感

圆号的始祖角笛,经过好几个世代,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改进,直到十六、七世纪,才产生打猎用的铜制猎号。到十八世纪经过改良,得以加入管弦乐团行例。当时的圆号,是音管卷曲的铜制乐器,有很美的自然泛音,也富于音色变化,十九世界前叶,才发展为附有三个活塞的样式。现时的圆号铜制音管长方度超过二十英呎(约为6.1米)!圆号音色清澄柔和,能酝酿出神秘浪漫的气氛,爽朗明亮的音响,能产生明丽愉快的情调,柔和的弱音,则有如梦幻般的诗情,这些特色,使管弦乐的表现幅度大为拓宽,和声更为充实。

莫扎特时代,圆号还没有活塞,但在德累斯顿的捷克演奏家安东•汉佩尔(Anton Joseph Hampel, 1710-1771)大约在1750年将之改良,已能使用闭塞音奏出大部分半音阶,其自然泛音亦非常柔美,成为最早加入管弦乐团的管乐器。

莫扎特年幼就很喜欢圆号,七岁作的交响曲中已有使用。此后他的管弦乐作品很少冷落圆号,后来认识好些圆号演奏家,让他加深对圆号的了解,但直到维也纳后期,他才为圆号写作独奏用的作品,他在1780年代创作的四首圆号协奏曲,和圆号五重奏,仍是今日圆号演奏家的重要曲目。

莫扎特的四首圆号协奏曲,虽非连续作成,但全为洛伊特盖布(Joseph Leutgeb, 1732-1811)一人而作。洛氏原是萨尔斯堡圆号手,莫扎特年幼时,已经常出入其家门,是莫扎特父亲密友,莫扎特少年时期,已常被他优美的号角声弄得如醉似迷。后来洛氏去了维也纳,和莫扎特父亲合资经营卖牛酪食品店,经营得法,生活富裕。四年后,莫扎特亦前往维也纳另谋生计,莫扎特时常揶揄他不是真正艺术家。洛伊特盖布是位好好先生,心地善良,莫扎特却喜欢捉弄他、挖苦他,但俩人友谊,一直很亲密。他在莫扎特父亲去世后,更一直照顾着莫扎特的生活。后来莫扎特还为他写了圆号五重奏等六首作品。

圆号具有浪漫音色,但当做旋律乐器,在乐团中担任重要角色,则是改良成为今天的阀键圆号(Ventilhorn)后的事,那已是瓦格纳的年代了。莫扎特拿当时性能还很低劣的圆号谱写协奏曲时,依然能充分发挥其特色,有时产生狩猎气氛,有时把一个音拖长,酝酿出紧张情绪,有时以巧妙的强弱法,产生回声效果,因而仍有很丰富的表现力。

这四首乐曲中,除一首是D大调外,全是降E大调,最常演奏的是降E大调第四号。降E大调第三号亦不时会演出,原因是该曲主题的美感,展开的精致,结构的充实,均为四首圆号协奏曲之冠。该曲写作年代不详,有人以为是1783年的作品,但从作品圆熟度看,此曲可能完成于第四号之后,应在1784年至1788年间的维也纳时期。此曲与另外三首相异之处,是乐团中以单簧管替代了双簧管,加上大管的低沉色彩片断,为全曲带来很特别的沉着柔和美感,各乐章的性格也很鲜明,具有优美鲜明对比,全曲颇为紧凑。乐器编制除独奏圆号,弦乐五部合奏,还有单簧管二、大管二。

第一乐章﹕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式。乐队富动力感的旋律开始,圆号以温暖的主题和乐队对奏,和谐协调,圆号不时采用的颤音形成独特的美感,乐曲末段圆号简短的炫技性华采后,乐团加入全奏尾声到结束。

第二乐章﹕浪漫曲、小广板。降A大调、2/2拍子,三段体。乐曲开始便由圆号独奏出无比优美动人,广为人熟知的主题,乐队作出响应后,主题多次反复,互动地作出推进;中段简短,圆号和乐队的音乐都变得节奏性,同时力度变得较强,但很快便由乐队重现乐曲开始时的优美主题,并与圆号将乐曲带回宁静和谐的气氛结束。

第三乐章﹕快板。降E大调、6/8拍子,回旋曲式。回旋曲主题开始由圆号独奏出来,活泼富有生气,乐队很快便加入以更强的力度响应。整个乐章在圆号主导下,紧凑快速且有活力,两个插段主题都带有节奏性,最后回到回旋曲主题,以充沛的活力结束全曲。

关于马勒

马勒(1860—1911),奥地利籍波希米亚作曲家、指挥家。出身寒微,父为贫穷的犹太车夫,后来开了个小酒馆,母为肥皂制造商之女,父母不和,经常争吵。马勒十五岁入读维也纳音乐学院,习钢琴及理论,还在维也纳大学听布鲁克纳的课,对布鲁克纳音乐深为赞赏。

马勒一生大部份时间是作为一位专业的管弦乐指挥家生活,因如有充分机会对管弦乐团中,各种器的特性及各乐器相互配搭的和声效果及表达力,得以有深刻而充分的了解,成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重要本钱。

马勒首先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歌剧院当见习指挥,最后于1897年出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院长,时年三十七岁,由于对排练和演出的要求都极为苛刻,歌剧的演出水平无疑是大大提升,他个人的音乐地位和名气亦传遍中欧,但因其要求已到了不近人情的程度,加以独断独行,对人态度冷酷,和乐手及演出歌手之关系恶劣,树敌无数,1907年被歌剧院解雇,而宠爱的长女,年仅四岁便夭折,他自己又被确诊患有不治的心脏病。他在《大地之歌》中悼念女儿之死,最后乐章《别离》倾诉人生的甜美和变化无常,这已是马勒的音乐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其后马勒离开欧洲去美国,先后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与纽约爱乐乐团指挥。1911年,由于健康情况恶化,不得不匆匆回到欧洲,5月18日在维也纳一所疗养院去世,葬于维也纳近郊,出殡那天,维也纳人夹道向他辞灵,就像八十四年前他们向贝多芬的灵柩致意一样。

马勒生前曾说过:“要找我的人会知道我是谁,其他人不知道也不打紧。”为此,按他生前要求,他的墓碑上面便只简单地刻上他的名字。

事实上,马勒在世间活了五十一年,无时不在奋战之中,世人对他的指挥才华,虽交相颂赞,但他在内心上、精神上,却一生艰苦备尝;他体内流着父亲的犹太血液,但却生于反犹太情绪高涨的波希米亚,早年已活于不安之中;当他生活在德国时,奥匈帝国式微暗澹,政情不稳,而他却每被视为奥国人;及至登临在国际乐坛的舞台上,他仍被视为犹太人;这些种族偏见的困扰,政局的激荡,个人内心的痛苦,形成其音乐中的愤怒意味,也多少影响到他一生的郁郁不得志。

马勒第四交响曲:天堂的喜乐

马勒的九首交响曲(还有《大地之歌》和未完成的第十),只有第一及第四能在一小时内奏完。第四交响曲也是以声乐套曲《青年魔角》( Des Knaben Wunderhorn)中的音乐作为基础写成,跟第二和第三交响曲,同属姊妹作,是三首联篇式的交响曲,但表达的内容却各不相同,第二交响曲描写死与复活,第三交响曲叙述大自然与永恒的爱,这首第四交响曲却运用诗与音乐表达出天堂的喜乐。表面来看,这是马勒交响曲中规模最小的,乐器编制中,也不使用长号或大号等音响沉重的乐器,因此具有淡雅的水彩画般色彩。

马勒构想的第四交响曲是一首优美的“交响乐诙谐曲”,根据《青年魔角》中的《天堂的生活》的四段歌词谱写,作品写于1899年至1900年夏季,作曲家亲自指挥,1901年11月25日在慕尼黑由作曲家指挥凯姆管弦乐团(Kaim Orchestra)首演,在第四乐章中担任独唱的是女高音米夏莱克(Margarete Michalek ) 。

每一乐章的结构简明,马勒所说,乐曲的基本情调是“无边无际的蓝天……”只是偶尔幽灵出来作崇才变得暗淡;但是天空安然无恙——只是我们自己遭受着突如其来的恐惧的折磨,正如人们在天气十分美好的日子里,会在明亮的树林中感到惊惧一样。马勒在1890年完成第四交响曲时,正从思想中的痛苦与热情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对各种新事物的兴趣,在精神的平衡中,亦能保持安静的时期。因此,他和尘世间的紧张关系,在第四交响曲中,已获得和平解决,他已将自己和这个世界建立起信赖关系,而且发现了和天堂的连系。

第一乐章﹕缓慢地,G大调,4/4拍子。
这个乐章开始好像很单调,但简单的主题动机展开,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快就出现多种不同“成分”的合成,结束时,繁杂交响的音乐已使人应接不暇。开始以铃声伴随着木管乐器奏出特定音型,幽默的三小节序奏,然后优美天真可爱的欢快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吟诵般地奏出,其他弦乐器则以拨弦伴奏,接着主题变形发展,成为全乐章的核心。第一主题提示后,大提琴奏出第二主题,幅度较广的民谣风曲调,双簧管反复后就移入其他乐器,成为优美的歌谣乐段,直到另一个俏皮的木管主题出现才消失。展开部以序奏动机和第一主题发展,再现部将两个主题先后再现,由木管奏出的第二主题则转到G大调。

第二乐章﹕以轻松的动态,c小调,3/8拍子。
以自由的回旋曲式写成的诙谐曲,圆号单纯的序引开始,很快被嘲笑般的木管打断。接着小提琴独奏出诙谐曲主题,一段乡村舞曲风格,神奇诡秘,阴森可怖的旋律,声音古怪的提琴伴奏,中世纪为死人而跳的舞蹈,令人悚然的声音给田园诗般的舞曲蒙上不祥色彩。这个主题反复多次,中间插入几个副题。F大调的中段如圆舞曲般的兰德莱尔舞曲,非常畅快。乐章中的主题,均洋溢着纯真的快乐和舞曲气氛。

第三乐章:充满安详,G大调,4/4拍子
在低音提琴的拨弦伴奏下,中提琴静静地唱出缓慢平和的歌谣主题,由大提琴接上,以旋律方式发展,随后小提琴加入优美的对位主题,弦乐演奏的第一主题,共二十四小节,构成一组主题群。不久,双簧管奏出由第一主题变化而来泣诉般的e小调副题。随后这两个主题,展开成自由变奏曲,两组主题的变化,使得变奏曲或多或少遵循着回旋曲的程序发展。乐队全奏出现时,进入壮丽的高潮,但很快平静下来,随后音乐发展慢慢变得紧张,张力逐渐增加,在多番张弛变化后,一下巨鸣,进入更为壮丽长大的高潮,很快又再平静下来,进入平和的尾声,结束全曲最长的此一乐章。

第四乐章﹕极为温和地,G大调,4/4拍子。
第一乐章欢快的G大调再次出现,一个非常温柔的乐章,梦见悠然的圣人和欢唱的天使,天堂中的梦境。单簧管主奏舒畅的田园风主题开始,这段前奏乐曲后,女高音唱出《青年魔角》中的《天堂的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这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一节用竖琴伴奏:“我们都在天堂,不管尘世事。人世间的骚扰,天堂听不到,这里一切都平静。我们已成为天使,我们多快乐,有时跳舞,有时欢跃,有时飞翔,有时歌唱,圣彼得就在旁边看着我们。”

此后就像间奏般插入第一乐章开始时的铃声主题。随后第二节诗歌和第三节诗歌之间,
也照样出现此曲调。最后的一节诗歌是:“地上的音乐,不能和天堂相比。当一万一千个少女兴高采烈地翩翩起舞,圣乌斯勒也含笑观望。圣人奇丽亚和她的族人,真是神妙无比的音乐家,天使们所唱的歌声,使所有的人喜上眉梢,快乐无比。”随后就是一段平静短小的尾奏,最后乐曲在很弱的力度下,在竖琴的余韵中渐渐消逝结束。
第四乐章《青年魔角》中的《天堂的生活》歌词(德文原文、英文译文及中文译文)

Das himmlische Leben
(aus Des Knaben Wunderhorn)
Wir genießen die himmlischen Freuden,
D’rum tun wir das Irdische meiden.
Kein weltlich’ Getümmel
Hört man nicht im Himmel!
Lebt alles in sanftester Ruh’.
Wir führen ein englisches Leben,
Sind dennoch ganz lustig daneben;
Wir tanzen und springen,
Wir hüpfen und singen,
Sankt Peter im Himmel sieht zu.

Johannes das Lämmlein auslasset,
Der Metzger Herodes d’rauf passet.
Wir führen ein geduldig’s,
Unschuldig’s, geduldig’s,
Ein liebliches Lämmlein zu Tod.
Sankt Lucas den Ochsen tät schlachten
Ohn’ einig’s Bedenken und Achten.
Der Wein kost’ kein Heller
Im himmlischen Keller;
Die Englein, die backen das Brot.

Gut’ Kräuter von allerhand Arten,
Die wachsen im himmlischen Garten,
Gut’ Spargel, Fisolen
Und was wir nur wollen.
Ganze Schüsseln voll sind uns bereit!
Gut’ Äpfel, gut’ Birn’ und gut’ Trauben;
Die Gärtner, die alles erlauben.
Willst Rehbock, willst Hasen,
Auf offener Straßen
Sie laufen herbei!

Sollt’ ein Fasttag etwa kommen,
Alle Fische gleich mit Freuden angeschwommen!
Dort läuft schon Sankt Peter
Mit Netz und mit Köder
Zum himmlischen Weiher hinein.
Sankt Martha die Köchin muß sein.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Die unsrer verglichen kann werden.
Elftausend Jungfrauen
Zu tanzen sich trauen.
Sankt Ursula selbst dazu lacht.
Kein’ Musik ist ja nicht auf Erden,
Die unsrer verglichen kann werden.
Cäcilia mit ihren Verwandten
Sind treffliche Hofmusikanten!
Die englischen Stimmen
Ermuntern die Sinnen,
Daß alles für Freuden erwacht.
The Heavenly Life
(from Des Knaben Wunderhorn)
We enjoy heavenly pleasures
and therefore avoid earthly ones.
No worldly tumult
is to be heard in heaven.
All live in greatest peace.
We lead angelic lives,
yet have a merry time of it besides.
We dance and we spring,
We skip and we sing.
Saint Peter in heaven looks on.

John lets the lambkin out,
and Herod the Butcher lies in wait for it.
We lead a patient,
an innocent, patient,
dear little lamb to its death.
Saint Luke slaughters the ox
without any thought or concern.
Wine doesn’t cost a penny
in the heavenly cellars;
The angels bake the bread.

Good greens of every sort
grow in the heavenly vegetable patch,
good asparagus, string beans,
and whatever we want.
Whole dishfuls are set for us!
Good apples, good pears and good grapes,
and gardeners who allow everything!
If you want roebuck or hare,
on the public streets
they come running right up.

Should a fast day come along,
all the fishes at once come swimming with joy.
There goes Saint Peter running
with his net and his bait
to the heavenly pond.
Saint Martha must be the cook.

There is just no music on earth
that can compare to ours.
Even the eleven thousand virgins
venture to dance,
and Saint Ursula herself has to laugh.
There is just no music on earth
that can compare to ours.
Cecilia and all her relations
make excellent court musicians.
The angelic voices
gladden our senses,
so that all awaken for joy.

天堂的生活
(选自《青年魔角》)
我们都在天堂,
不管尘世事。
人世间的骚扰,
天堂听不到,
这里一切都平静。
我们已成为天使,
我们多快乐,
有时跳舞,有时欢跃,
有时飞翔,有时歌唱,
圣彼得就在旁边看着我们。

约翰把小羊放出来,
屠夫希律眈眈等候。
我们把一只温柔
驯服而善良的
小羊羔处以死刑。
圣路加宰了牛,
一点也不必担忧。
在天国的酒窖里,
美酒不用付价钱。
天使们则烘烤面包。

每一种美味的蔬菜,
都在天国的菜园中生长,
有上好的莴苣和豆子,
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满满的盘子都献给我们!
优质的苹果、梨和葡萄,
园丁让我们随心所欲。
如果你想要獐和野兔,
他们立刻跑到街上,
带上许多赶回来。

如果是斋戒的日子,
鱼儿又开始高兴地游动。
看那圣彼得带着
他的渔网和鱼饵,
跑到天国的池塘边。
圣玛莎一定要掌厨。

世间的一切音乐,
都不能与我们的相比,
当那一万一千个少女
开始翩翩起舞时,
圣乌苏拉也露出笑颜。

地上的音乐,
不能和天堂相比。
当一万一千个少女
兴高采烈地翩翩起舞,
圣乌斯勒也含笑观望。
圣人奇丽亚和她的族人,
真是神妙无比的音乐家,
天使们所唱的歌声,
使所有的人喜上眉梢,
快乐无比。
撰文:周凡夫

音乐会前讲座

马勒天堂音乐
19:00 星海音乐厅大堂 粤语 免费
主讲:周凡夫(香港资深乐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