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爆款”《长征》首登广州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作为“广州艺术节·戏剧2019”的开幕演出,5月31日至6月2日,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将首次造访广州,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连演3场。该剧集结了以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众多国内一线艺术家为代表的主创团队,以及由阎维文、王宏伟等著名歌唱家组成的鼎盛阵容。昨天下午,田沁鑫、阎维文、王宏伟等人现身广州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制作部部长韦兰芬认为主创主演的呕心沥血打造了这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红色爆款”。 “此前演了7轮31场,场场售罄。”

这既是广州大剧院与国家大剧院两座在中国舞台艺术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艺术机构间一次可贵的艺术交流,也是“红色经典”永不褪色的蓬勃生命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的又一次辉煌绽放。为了让更多市民感受此次艺术盛宴,这部成本高昂的演出将在广州市政府的大力补贴下推出相对低廉的惠民票。

一流创作班底精心打磨,田沁鑫“为未来之希望不懈努力”

以长征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百花齐放,仅影视剧和各类舞台剧就逾百部。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的史诗歌剧《长征》是首次以歌剧这一最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表现长征这一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事件。该剧于2016年7月1日世界首演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认为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

史诗歌剧《长征》的创作力邀国内一流班底。

《长征》的音乐由著名作曲家印青创作。印青表示:“此剧的音乐应该既是精英的又是大众的,既要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要传承某一种革命的、红色的基因文化,而所有音乐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这个灵魂的体现。”

印青以既有民族色彩,又符合当今观众审美的当代风格完成了全剧的音乐创作。他充分发挥其旋律创作之所长,通过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交融,以一首首精彩的唱段刻画出一个个长征战士的鲜明性格。《三月桃花心中开》《我们终将得胜利》《寒夜中》等经典唱段更是广为传唱,成为中国歌剧创作和探索中兼具艺术品位与群众基础的成功范本。同时,《长征》的音乐中加入了西藏弦子、贵州民歌等民间音乐表现红军长征的进程,通过交响合唱等音乐形式表现红军长征的史诗性。

著名编剧邹静之通过一件件在长征途中闪烁着伟大人性光芒的感人事件,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险、奋勇牺牲、为理想而战的英雄人物群像,忠实再现了那段“苦难与辉煌”。他说:“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今天,当我们面对先贤英烈,除了感动之外,还会想到些什么吗?”

在韦兰芬看来,《长征》是目前中国原创歌剧的顶峰作品。“邹静之接到委约后犹豫了很长时间,直到看到《革命家书》中一名年轻的共产党人与家人的通信,非常感动,他才开始动笔。印青老师在作曲时也被先烈的精神感动,趴在钢琴上痛哭。”

该剧由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解放军文工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导杨笑阳联合执导。田沁鑫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导歌剧。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从美术到灯光到造型,《长征》凝聚了众多艺术家的心血。”这部红色爆款用现代语汇阐述红色题材, 力图向观众传递“行走的力量”,更唤起青年一代对理想信念的思考与追寻。田沁鑫表示:“排演《长征》,是重温理想,重建信念,为未来之希望不懈努力!”

该剧的音乐指导黄小曼透露,《长征》于首演前4年就开始准备。“作曲家印青用中国人听得懂的旋律和方式创作音乐,观众在现场会有很多共鸣,这些旋律慢慢传播开去……走出剧场时会记住一两段,越流传,人们越喜欢。”

另外,享誉国际的建筑师马岩松担任舞美设计,资深服装设计师宋立、资深灯光设计师胡耀辉、留法多媒体设计师胡天骥、金牌造型师陈敏正、国家一级录音师王丹戎等行业领军人物共同组成精英主创团队,显示出了红色传承和锐意创新的双重力量。

演出阵容鼎盛,阎维文“越演越上瘾”

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原创歌剧,全剧共六幕,登场人物近30人,合唱逾百人。

“歌剧《长征》是一部越演越过瘾、越演越上瘾的好剧。”该剧主演阎维文如是说。此次亮相广州大剧院的阵容中,首演原班人马齐聚羊城,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执棒,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领衔担纲,国家大剧院驻院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优秀青年女高音王喆、龚爽等全情加盟,组成民族唱法演出阵容,唱响这部代表民族精魂的艺术作品。

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王冲、刘嵩虎、李欣桐、关致京、金郑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男高音声部长梁羽丰,优秀青年歌唱家王一凤、李扬等实力唱将组成的美声唱法演出阵容,实现了对中国歌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

对此,该剧音乐指导黄小曼表示:“一开始就写了两种唱法。这是从观众的欣赏角度来考虑的。”

阎维文在剧中饰演彭政委,对广州非常有感情的他希望《长征》带给广州人民不一样的歌剧观演感受,“之前我从来没有演过歌剧。我是一个有将近50年军龄的人,突然得到这样一个特殊的机会,开始是兴奋,后来紧张,田导演和黄小曼不断给我鼓励,我们用长征精神排演《长征》,三年来《长征》带给我不光是艺术上的提高,更是思想上的升华。观众会被剧情所感染,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理想高于天”。

王宏伟是剧中的“催泪弹”。他在剧中演16岁的红军战士平伢子,“没爹没娘的平伢子从江西于都开始跟着红军走。胜利的曙光在前,他却在给战友挖野菜的过程中掉队……即将离世的时候,他唱了一段长达12分钟的咏叹调《我怎么舍得离开你们》,每次唱的时候我都声泪俱下,演出结束回到家都很难入睡。演一部戏传承一种精神,作为演员我非常自豪。”

广州演出布景 与国家大剧院演出规模 保持一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管弦乐演奏将由广州交响乐团主场完成,广州交响乐团创建于1957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具艺术水准和艺术活力的大型交响乐团之一。

韦兰芬表示:“国家大剧院这次用作品来南方会同行,很有意义。而此次和广州交响乐团同台演出,这种组合更有利于本剧在广州的推广。”

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表示:“广交有演出歌剧的传统,在过去的21个音乐季中有18台30多场歌剧演出。这部歌剧时长三个小时,广交此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后边的合成就会非常顺利。”

将《长征》引入广州是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最先提出来的。“现代的剧院从技术上讲都是为歌剧准备的,之前广州大剧院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歌剧,这次终于请来了国内最好的院团、最好的制作。” 何鹰说。

歌剧《长征》此次在广州的演出布景与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出规模保持一致。要在舞台上表现两万五千里长征,并非一件易事:相关货物需要从北京用16辆15米长的重型卡车,途经2500公里,运输4天而来;全团人员逾230人,调度起来至少需要5辆大巴;值得一提的是,《长征》中还运用到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达14台投影,表达红军从瑞金出发到会宁会师的沿路地点,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展现红军的坚定信仰和“行走的力量”。超强过硬的制作水准,也成为了《长征》自2016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至今,始终一票难求的重要原因。

 

报道来源:
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9-05/29/content_110473_607924.htm
2019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