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

上海之春|指挥家黄屹:听新作品像开盲盒,要有勇气

“‘上海之春’的宗旨是推新人、推新作,我们其实是押题了。”指挥家黄屹说。 4月5日,音乐总监黄屹率队广州交响乐团,带着三部委约新作《天穹之志:大湾华章》《追光》《悲喜同源》登陆上海交响音乐厅,亮相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广交近年委约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国交响乐未来发展路径的一次探索——从作曲大家陈其钢的成熟笔触,到90后新秀梁皓一、龚天鹏的锐意创新,广交以多元包容的姿态,推动着中国交响乐创作的代际传承与风格突破。 “我会掏空灵魂,投入只有0%和100%的区别” “对于新作品的挖掘需要胸怀和胆识,既考验乐团的前瞻性,也考验作曲家的良心。”黄屹说。 此次上海之行,乐团选择了三部风格迥异的新作同场呈现。《天穹之志:大湾华章》的地域特色、《追光》的宏大叙事、《悲喜同源》的情感深度,构成了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多元图景。 龚天鹏的《追光》引人关注。这首交响曲以《国际歌》为灵感与核心素材,通过四个乐章的国际交响语汇,展现中国人民追求真理、与世界命运与共的精神。 龚天鹏是军人家庭的后代,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而《国际歌》是世界语言,就像贝九中的“欢乐颂”一样有着激动人心的凝聚力。 被问及投入多少良心进入这次委约,龚天鹏大笑起来,“我会掏空灵魂,投入只有0%和100%的区别。”他原是学钢琴出身,最后转型为全职作曲,动力源于强烈的表达欲。他是“乐迷型”作者,十几岁就开始写音乐,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我也不怕像谁,能像拉赫玛尼诺夫、马勒那样的偶像也挺好!” “我们的工作就是捕捉当下那一刻的喜怒哀乐,并尽可能地把它永恒化。”他强调,作曲家必须爱自己写的每一个音符,“为了凑而凑就没意思。” 大数据时代,一部新作问世后,很快就能在社交媒体得到反馈,评价无论褒贬,情绪都很激烈。在龚天鹏看来,从宏观上看,这是好事,能拓宽人们对古典音乐的认知,继而带动更多人走进音乐厅,“你不能被评价过度左右,你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有勇气开盲盒,就应该有勇气听新作品” “三部作品,风格不一样,语汇不一样,但作曲家对音乐的热爱是一样的。”黄屹笑说,很少有乐团会在一场演出中全部演新作品,而广交一口气演了三首,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无论是名家还是新秀,作曲家们其实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对行业的坚守和热爱程度更高,谁就能成为新时代古典音乐的领跑者。”黄屹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