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我要写一支《狗不理》
记者 杨扬
谭盾可以说是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他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创作的配乐一举摘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他的打击乐《水乐》用极具前卫实验性的音乐表达中国道家思想,他的音乐成就还被写进了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教科书。23日晚,谭盾亲自指挥他钟爱的广州交响乐团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为天津乐迷带来了一台别开生面的音乐会。音乐与文学的对话、东方与西方的对话、古典音乐与现代科技的对话、人与自然的对话,短短2个小时的音乐会内容和意味异常丰富,也把谭盾独特而大胆的艺术理念阐释得淋漓尽致。而在音乐会之前,谭盾还接对记者透露他要写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新作——
谭盾的“对话”
“谭盾太会玩儿了!”音乐会结束后,记者听到许多沉浸在兴奋中的乐迷如此感叹着。确实,这一场音乐会让天津观众特别是年轻的乐迷感到十分有趣,人们没想到,所谓“古典音乐”,在这个高科技的现代社会还可以这样呈现:音乐会下半场的第一首曲目《帕萨卡里亚:风与鸟的密语》,随着谭盾用手指一一点到观众席各个区域,人们把提前用手机微信下载好的一段“电子音乐”播放出来,笙、琵琶、唢呐、二胡、笛子、古筝这六种古老的中国乐器模仿的鸟鸣渐渐响彻整个音乐厅,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千万只鸟儿欢歌的森林之中。除了开场这1分钟的互动,音乐演奏过程中,演奏家们还一度掏出手机作为“乐器”,播放这段“微信鸟鸣”。在这首“微信交响曲”中,高科技产品的“手机微信”反而成了自然的化身,与交响乐队所象征的“人”展开对话。
如此出人意料而又略带哲学趣味的“对话”,贯穿在整场音乐会中。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自然要上演根据莎翁戏剧改编的音乐,音乐会一头一尾两首乐曲都与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息息相关,堪称音乐与文学的对话。开头那首美国当代作曲家迈克尔·戈登创作的《罗密欧》,“重金属”般强硬阳刚的极简音乐,刻画出一个与文学原著大异其趣的“罗密欧”,用谭盾的话来说,“如果罗密欧转生在21世纪,他会是这样一个充满钢铁般科技感的英雄。”音乐会结尾则上演了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组曲选段,与戈登的《罗密欧》遥相呼应,堪称现代与古典的对话。
不过,这种“对话”意味最强的曲目,还是上半场演奏的第二首——谭盾受广州交响乐团委约创作的京剧青衣与钢琴的双协奏曲《霸王别姬》。
谭盾的“宏愿”
在音乐会前的采访中,谭盾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引领潮流”。比如说起演出曲目的选择,他就强调《罗密欧》的作者迈克尔·戈登是个引领现代音乐潮流的作曲家。提到创作《霸王别姬》的想法时,他则表示,这部为广交量身定做的作品,他想写成一首可以常演不衰的乐曲,“这对作曲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让大众喜欢,又不能只是取悦流行。为此我们做了非常有意思的工作,一方面使得作品在思想方面能引领潮流,同时也要让大众特别有共鸣。”谭盾早年曾在湖南京剧团工作过,一直对京剧有着很深的了解和热爱,而作为当代乐坛以“前卫”著称的作曲家,对这首《霸王别姬》能否引领潮流,谭盾很有成竹在胸的自信,他也非常欣慰地看到,已经有80多位西方的钢琴家,主动索要了这部作品的曲谱。
“玩中国国粹,要玩到让外国人也觉得好玩,跟着咱们玩才行。”谭盾对记者、对观众都如此说道。在他看来,古典音乐过去总是引领潮流的,而让中国音乐在未来的世界乐坛引流潮流,应当是中国作曲家和交响乐团的重要任务,这也是谭盾的一大“宏愿”。“我们一定要有50%传承世界优秀的古典音乐传统,同时另外50%要有自己优秀的交响乐。否则到了这个世纪末,我们在世界音乐史上如果还没有留下几部作品,中国如果还不能成为引领世界音乐潮流的音乐大国,最有罪的就是作曲家,其次就是交响乐团。”
谭盾的“颠覆”
京剧《霸王别姬》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作,而谭盾于2014、2015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双甲子诞辰之际创作的这部《霸王别姬》,正是在梅派京剧的基础上,颇具“颠覆”性的大胆尝试。
全曲在交响乐队的协奏部分,把十分现代的音乐表现手法,与传统的京剧元素结合到一起,开头第一句就是用大号模拟戏曲人物上场时的鼓点,而京剧的锣鼓点和梅派《霸王别姬》中的部分旋律,还在乐曲中不时“闪现”。主奏部分,京剧青衣演员伴随着灵动而复杂的交响乐,载歌载舞,演唱起虞姬的三段经典唱段,而与虞姬对话的霸王项羽,则由西方的“乐器之王”钢琴来“扮演”,这种对乐器的“拟人化”比喻,颇有一种后现感。虞姬的婉转悲歌,与“霸王”的沉郁哀叹,形成穿越时空的对话。而钢琴的演奏与青衣的唱腔,又时而被交响乐队宏大的声浪“淹没”,极具戏剧感的音响效果,使人愈发形象地感受到十面埋伏杀声震天的战场之上,楚霸王英雄末路的悲凉,和虞姬心中那份生死相随的真挚柔情。
在这样一首融贯中西的《霸王别姬》中,谭盾完成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对话,完成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而把《霸王别姬》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外戏剧经典放进一场音乐会之中相互对照,也足见谭盾的巧思和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信心。
谭盾的“阴谋”
如何达成这一“宏愿”,谭盾本人做了不少探索。一方面,他格外注重古典音乐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比如音乐会上演奏的“微信交响曲”《帕萨卡里亚:风与鸟的密语》,就把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机微信用在了音乐中。“我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出现代前卫的音乐之路的。这些年来,我的音乐越来越前卫,但也越来越接地气,我觉得如果不把老百姓写进音乐之中,那就是我的失败。”谭盾在音乐会上一登台就告诉天津观众,他特别高兴,因为晚餐他吃了三个狗不理包子,而他更对记者透露,他要写一支非常有意思的新曲,名字就叫《狗不理》,“把老百姓写进音乐,《狗不理》是个重要的环节。其实这就是音乐,狗不理是音乐,煎饼果子也是音乐。”
另一方面,谭盾还打起了“音乐教育”的主意。“有80多个西方钢琴家要演奏《霸王别姬》,那就得有80多个京剧青衣得跟他们配合吧?哪儿找来这么多青衣?这就需要我们去培养。未来我们可以搞一个100个青衣训练工程,用更新的方法发扬梅派京剧艺术。”谭盾打算通过优秀的作品,带动中国的音乐教育。同时他还认为,中国音乐想要引流世界潮流,成为世界通行的音乐语言,还必须要进入外国的教育界,“茱莉亚音乐学院最新的课本里已经在教我的音乐了。要让学生们了解谭盾的音乐,就必须得让他们知道孔子,知道梅兰芳。”谭盾还特别提醒记者,在音乐会上演唱“虞姬”的梅派青衣演员肖迪和弹奏“霸王”的荷兰钢琴小王子拉尔夫·范·拉特,其实都是各自领域的教育家。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让教育家来演奏这首《霸王别姬》,这是我使出的一个‘诡计’,有我的‘阴谋’在里面。”通过教育让中国音乐潜移默化地引领世界音乐的潮流,这正是谭盾所称的“一个伟大的阴谋”。
报道来源:
新华网
http://tj.xinhuanet.com/culture/20161025/3501212_c_2.html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