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时间:2020-06-24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80(公益票)
曲目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1715场音乐会

乐聚星期三 : 我“玩”中提琴
2020.6.24 (星期三)20:00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中提琴重奏组
讲解:景焕(常任指挥)

米歇尔·科雷特
凤凰

罗伯特·爱德华·布里德森
中提琴重奏协奏曲,改编自维瓦尔第《双大提琴协奏曲,RV 531》
1.快板
2.广板
3.快板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罗伯特·爱德华·布里德森改编)
离别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第二圆舞曲,选自《爵士组曲》第二号

加布里埃尔·福雷
帕凡舞曲

彼得罗·马斯卡尼(加斯塔德改编)
间奏曲,选自歌剧《乡村骑士》

约翰·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

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丁芷诺改编)
帕萨卡利亚

中提琴:钱宇幸、刘爽爽、吴莽、陈柏成、陈晓梅、阎贻琦、 杨婧、叶凯英、张与娜、张哲、赵沛、何楠(特邀)
打击乐:杨艺(特邀)

导赏

1. 米歇尔·科雷特
凤凰
米歇尔·科雷特(Michel Corrette)是法国巴洛克后期作曲家和管风琴家。科雷特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他为芭蕾舞剧创作音乐,也创作了许多协奏曲。除了这些作品外,他还创作了奏鸣曲、歌曲、室内乐作品、大键琴作品、大合唱和其他声乐作品。这首作品《凤凰》曾为大管四重奏、大提琴四重奏、中提琴四重奏而谱写。本次音乐会演奏的是改编为中提琴重奏的版本。

2. 罗伯特·爱德华·布里德森
中提琴重奏协奏曲,改编自维瓦尔第《双大提琴协奏曲,RV 531》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5-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自幼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714年起任威尼斯贫女音乐学校教师及乐长。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维瓦尔第是最早为大提琴写协奏曲的作曲家。这首《双大提琴协奏曲,RV 531》充满巴洛克风格,共分三个乐章:快板—广板—快板。后被改编为中提琴四重奏,RV 531是这部作品的编号,编号RV是维瓦尔第的专用编号,所以只要是RV的编号,就一定是维瓦尔第的作品。本次音乐会演奏的是罗伯特·爱德华·布里德森改编为中提琴重奏的版本。

3.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罗伯特·爱德华·布里德森改编)
离别
格林卡是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的诺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这是格林卡为钢琴而作的一首F小调的夜曲,作于1839年。此曲音乐语言简洁精炼、感情纯朴动人,仿佛男女对唱,互诉离别之情,但似乎又在期待着什么,最后在依依不舍,无可奈何中黯然消失。本次音乐会演奏的是罗伯特·爱德华·布里德森改编为中提琴重奏的版本。

4.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第二圆舞曲,选自《爵士组曲》第二号
肖斯塔科维奇是生于圣彼得堡,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在上世纪20年代的苏联,西方爵士乐是禁止演出的。而一向严肃的肖斯塔科维奇突然对此着迷。肖斯塔科维奇作有两套《爵士组曲》,《爵士组曲》第二号完成于1938年,正值二战爆发前夕。该组曲由八段不同风格的乐曲组成,《第二圆舞曲》为其中一段,乐曲旋律优美、典型的华尔兹节奏荡漾着奔放的俄罗斯风情。虽然短小,但是旋律优美明快。在激情、华丽而流畅的旋律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惯有的深邃色调和冥想气质。

5. 加布里埃尔·福雷
帕凡舞曲
加布里埃尔·福雷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在法国音乐历史上,福雷是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的桥梁。由于福雷在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欧洲艺术歌曲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福雷于1887年为管弦乐团与合唱团谱写了一部作品,也就是这首《帕凡舞曲》(Pavane, Op.50)。Pavane,国内多译为“帕凡舞曲”或“孔雀舞曲”,这是源自意大利东北部帕凡城的一种民间舞曲。其节奏舒缓、安静而优雅,通常都为二拍子。福雷创作的这首作品为升F小调,4/4拍,中速的快板。因其旋律优美而典雅,被演奏家们改编成钢琴独奏、大提琴与乐队、吉他与乐队等形式,使之广为流传。本次音乐演奏的是改编为中提重奏的版本。

6. 彼得罗·马斯卡尼(加斯塔德改编
间奏曲,选自歌剧《乡村骑士》
马斯卡尼是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乡村骑士》这部歌剧是十九世纪意大利文艺界“真实主义”运动下的产品,是他联同填词人塔尔乔尼-托泽蒂(Giovanni Targioni-Tozzetti)及奎多·梅纳希(Guido Menasci)将西西里岛真实主义代表作家韦尔加(Giovanni Verga)的同名小说及戏剧改编而成的歌剧。《乡村骑士》情节紧凑而悲惨,歌词和音乐结合得非常协调,到了天衣无缝地步。 剧中女主角桑图扎告诉阿菲奥他的妻子不忠,和图里杜勾搭上了。两人离开后,广场空下来,但剧情却继续在管弦乐中进行,这时乐队便奏起这首著名的间奏曲(intermezzo),用了四十八小节的音乐来回顾剧情过去的发展,也预示着迫在眉睫,将要出现的悲剧,但完全没有重复引用已用过的主要动机,精炼而响亮的旋律带出了富有戏剧性的效果和色彩,极为动人,让人一听难忘,为此,这首间奏曲亦经常被用在电影中作配乐。

7.约翰·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可追溯到13世纪并流行于13世纪后的英国。卡农的原意为“规律” ,即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个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神圣的意境。

约翰·帕赫贝尔是德国音乐家,德国巴洛克时期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风琴师。最出名的卡农就是帕赫贝尔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一部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曲子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场景中运用了这首作品。这首曲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曲子之所以在所有卡农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甜蜜宁静的忧伤。

8. 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丁芷诺改编)
帕萨卡利亚
巴洛克中晚期,帕萨卡利亚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地步。亨德尔的《G小调帕萨卡利亚舞曲》(Passagalia in G Minor, HWV432)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品。这首《帕萨卡利亚》是大键琴独奏曲目,出自1720年出版的亨德尔大键琴作品集第一集《键盘曲集》,它是G小调第七号组曲(Harpsichord Suite No 7 in g Minor, HWV432)六部分中的最后一个舞曲。这首《帕萨卡利亚》具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的优雅、华丽、复杂多变许多特征外,更多了一份诙谐和活泼。宽阔的音域、多层次丰富的音色使乐曲更悦耳动听。 在两个世纪后这首键盘乐作品,由挪威后格里格时代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霍尔沃森(Johan Halvorsen, 1864-1935)于1887年改编为小提琴、中提琴二重奏。从此,这首《帕萨卡利亚》的知名度大大增加,并产生了许多种不同配器的改编版本。这首小曲早已从整首键盘组曲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首经典的巴洛克小品。本次音乐会演奏的是由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授改编为中提琴重奏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