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天才莫扎特,早期在萨尔茨堡所写的第二十九交响曲,和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气质优雅、散发着青春活力。在维也纳所写的人生最后一首交响曲,却是充满英雄气概、庄严宏大。自七十年代以来便在指挥和双簧管作双向发展的德国天才谢伦伯格,是卡拉扬时期的柏林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他演奏和指挥莫扎特的作品是否已得到同为莫扎特萨尔兹堡老乡的卡拉扬的真传?!

  • 时间:2015-11-06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VIP280/180/120/80
曲目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A大调第二十九交响曲,作品201号
1.有节制的快板
2.行板
3.小步舞曲
4.精神饱满的快板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作品314号
1.开朗的快板
2.不要太慢的柔板
3.回旋曲:小快板

双簧管:汉斯约里•谢伦伯格

—— 休 息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作品551号(朱庇特)
1.活泼的快板
2.如歌的行板
3.小步舞曲,小快板
4.很快的快板

导赏

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莫扎特的音乐世界由大量各种形式乐种的乐曲构成,这场音乐会选奏的三首莫扎特作品,上半场的第二十九号交响曲和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是他年青时开始展示出独特个性的作品,下半场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则是他最后一首交响曲,亦是他篇幅最宏大,演奏时间最长,在交响乐登上顶峰,最高成就的作品,正好和上半场两首年青时期的代表作构成呼应对比,将他短暂但却无比丰富的音乐世界概括出来。

上半场的音乐

A大调第二十九号交响曲,K. 201

莫扎特自1773年至1774年间正是十七、八岁踏入青春年华的岁月,在故乡萨尔兹堡写下了第二十五至三十号的五首交响曲,此后四年再没有写作交响曲。这五首全是四个乐章的结构,音乐上已显露出个人的风格,不再只是“沙龙”般让人赏心悦目的音乐,其中已包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其中的第二十九号,音色上已具有个人色彩,并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这部交响曲采用的是莫扎特早期交响曲的典型配器,弦乐五部加上双簧管及圆号各两支,创作日期存有一些疑点,一般认为是1774年4月6日,该曲虽在萨尔兹堡完成,但全曲洋溢着年轻人蓬勃朝气外,还充满优雅的维也纳风情气质。

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快板,奏鸣曲式,2/2拍子

开头的几小节已很独特,第一主题的简单乐思,以两小节为单位,像楼梯般上行,由一个骤降的八度音和一个倚音音型组成,一连串模进方式上升,在八度和音以及低音弦乐的模仿中反复出现,带有新的戏剧性和激情,手法颇为新颖。第二主题抒情性,相当独特;呈示部最后全奏的开端很有特色,在小提琴震音声中上升半音掀起更强烈的激情。发展部较为自由,几乎全没有采用先前出现过的材料。经过传统的再现部后,有一个尾声,开始时主题再现,有新的展开成分,并以“倒置再现”型的戏剧方式,将乐章中众多思绪紧紧融合在一起。

第二乐章,行板,奏鸣曲式,2/4拍子

小提琴组加上弱音器演奏,亲切自然。第一小提琴奏出大部分流畅的旋律,由第二小提琴接奏时,第一小提琴伴随增添色彩,有时双方对话,有很深的感染力,旋律极为丰富。主部主题,加了附点节奏,还有两个各自独立的副部主题,其一洋溢着双簧管的回响。发展部却将小尾声的三连音音型改在第二小提琴上持续不辍推进,再现部扩展第一主题材料,并在弱奏的乐句间以尖锐的强奏来提高紧张度。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3/4拍子

附点节奏的小步舞曲,开始十分平静,但充满军乐式的附点节奏,由管乐器给以回声,与色调柔和抒情的中段形成对比。

第四乐章,精神饱满的快板,奏鸣曲式,6/8拍子

精神极其饱满,采用传统“狩猎”风格,具有真正的交响乐力量,部分源于乐思本身,部分来自和声节奏的设计,将音乐有力地推进,发展部刚劲,反复再现后,第一主题在尾声重现,转接时急冲向上的无伴奏小提琴音阶引人注目、慑人心魄。

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K. 314

这是莫扎特写作完第二十九号等五首交响曲,停写交响曲四年期间,专注歌剧和协奏曲创作的其中一首作品。相对小提琴和钢琴,甚至大提琴而言,为双簧管所写的协奏曲并不多,这是较常在音乐会上欣赏得到的作品。这首协奏曲以独奏乐器为中心,先行掌握双簧管的性能和特色会增添欣赏趣味。

双簧管是木管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家族中的主要高音乐器,音域为两个半八度;音色颇为高雅,富于泛音,低音较为丰富,但较粗糙;弱音很难吹奏,中音区音色甜美,带有哀怨,诗意、富于情感表现力;强奏弱奏均适宜,高音区明朗而强烈,奏弱音时较困难;最高音非常刺耳,音色紧张而不自然。可以说,双簧管并没有长笛之典雅和女性美的特质,但却是富于表现力的歌唱性乐器。一向被誉为最浪漫的声音,其魅力足以魅惑人心,甚而改变人心。

这首莫扎特双簧管协奏曲,手稿一直到1920年才被发现,1948年出版,自此成为双簧管世界中的重要曲目。该曲是莫扎特前往德国奥格堡前在萨尔兹堡所写,估计是1777年春夏之交的作品,莫扎特时年二十一岁,题赠给当年四月刚加入萨尔兹堡宫廷乐团的意大利贝尔格蒙( Bergamo)双簧管演奏家费伦蒂斯(Giuseppe Ferlendis, 1755–1802)。该年十月底,莫扎特到访德国曼海姆(Mannheim),当地著名宫廷乐团的双簧管演奏家弗里德里希‧拉姆(Friedrich Ramm)对该曲极为钟爱,到翌年二月已将该曲演出过五次。

另一方面,荷兰的业余长笛演奏家德‧让(Ferdinand De Jean, 1731–1797)在1777年9月委约莫扎特创作三首长笛协奏曲和四首长笛四重奏,但时间紧迫,莫扎特无法如约完成,便将这首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改写为长笛,较双簧管协奏曲高出一个音,并添加了长笛的音型化变奏,这便是现今同样广为流传的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后来不知何故,原来的双簧管协奏曲的乐谱却遗失了,只有长笛版本留存下来,一直到1920年,才由音乐学家指挥家兼作曲家保姆加特纳(Bernhard Paumgartner, 1887-1971)在萨尔兹堡发现手稿,该曲才重见天日。

这部双簧管协奏曲风格较为简单清纯,亲和优雅,富有歌唱性,洋溢着诗意和带有生命力的美妙旋律。乐队编制除弦乐外,还有双簧管和圆号各二。

第一乐章,开朗的快板

乐队以带着华丽色彩的轻快乐音开始呈示部的完整主题后,独奏双簧管在高音域登场,即展示出莫扎特创造旋律的音乐天分,独奏双簧管将主题发挥,扩展出新的乐思和动机。随后并灵活地将主题素材分布于管乐器和弦乐器之间。第二主题带有幽默的嗒嗒声,处理手法相近,两个主题的对比性不强,发展部以独奏双簧管奏出弦乐演奏过的引子与快速音群,乐队与之交替。再现部几乎是将呈示部重现一次。在结束前有一段让双簧管发挥技巧的华彩乐段,乐队再加入后便结束此一乐章。

第二乐章,不要太慢的柔板

充满情意的优美诗篇般乐章。乐队开始便铺陈出一片柔和的光彩,双簧管在弦乐器的拱托下奏出持续如歌的美妙旋律,流水般的音型散发着明亮的光辉。末段音乐虽然较为强化,但仍由双簧管主奏,和保持着如歌般的旋律性音乐。同样有一段简短的华彩乐段让独奏双簧管发挥后,乐队再加入才结束,进入下一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快板

步态轻盈兴高采烈的回旋曲终章音乐。乐曲开始便由双簧管奏出节奏鲜明的回旋曲主题,乐队加以复奏,更强化此一形象鲜明的主题。此一主题贯穿整个乐章,中间几个插段同样迷人。独奏的双簧管和乐队的齐奏,便在这个主题和插段间奔放地交替演奏对答,带有颇为浓厚的迷人戏剧性。乐曲末段同样安排了由独奏双簧管发挥技巧的简短华彩乐段。后来莫扎特于1782年创作歌剧《后宫诱逃》中,还将该回旋曲主题用来写成广为人知的著名咏叹调《何等幸福何等欢乐》。看来此一富有戏剧性的音乐在当年亦让莫扎特难以忘怀呢!

下半场的音乐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 551

莫扎特于1788年8月10日完成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是一座里程碑。这座里程碑被称为“朱庇特”,这是古罗马神话中诸神之首,是诸神和人类的主牢,以之象征该曲具有超群的英雄力量,既超脱莫扎特前两部交响曲中隐含的忧愁和悲剧性情绪,乐曲的中心便是英雄气概!乐曲的精神是通过戏剧性的展开,将抒情、诙谐和庄严等多种情绪结合,成为对生活热切追求,和勇往直前的力量!不过,《朱庇特》的名字并非莫扎特所取,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一是1819年英国乐评家约翰•克莱默的评论所加的美名,另一来源是德裔的伦敦乐团经理人兼小提琴家约翰•彼得•萨洛蒙(Johann Peter Salomon)大约在十九世纪初将该曲改编作钢琴曲时所加上。

无论《朱庇特》之名何来,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辉煌巨作,情感的表达较他过去任何一部交响曲作品都远为深广。曲中的强弱对比,明暗色彩对照,接近一些想象中的歌剧场景。《朱庇特》可说诞生自莫扎特创作力无比强大的时候,这是1788年夏天在极短促的时间内完成的三首交响曲的最后一首,第三十九号在6月26日完成,第四十号在7月25日;同期还写了两首钢琴三重奏,一首钢琴奏鸣曲,和一首小提琴小奏鸣曲。

《朱庇特》交响乐曲没有引子,但却有长大的尾声部份。该曲在莫扎特在生时有没有演出过,一直没有办法证实。该曲的编制除弦乐五部,木管有长笛和两支双簧管,和两支大管;铜管有圆号和小号各两支,还有定音鼓。和第二十九交响曲一样,四个乐章中有三个都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来创作。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4/4拍子

删去了当时古典交响曲惯用的引子,直接从呈示部切入主部主题。这个主题包含有两个对比因素。一个由乐队全奏出强而有力的主音和三连音上行结合的音型,进行曲节奏,庄严而英勇,由乐队全奏;另一个温柔安恬。由小提琴奏出,清澈明亮,纤细的音色在弱奏下轻盈安谧。整个主题陈述,和弦饱满,它的附点节奏,下行滑音和不断增加的力度,犹如充满英雄气质的进行曲。副部主题明朗抒情,悠悠的长音与轻巧的顿奏,带有春天气息。呈示部的结尾出现新的、独立的旋律,基调与副题相一致。发展部建立在呈示部结尾处新的旋律和主部主题的基础上,作出分解和调性的转移发展,带有英雄性和戏剧性。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各个部分,整个乐章散发着英雄的崇高气氛。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奏鸣曲式,3/4拍子

“如歌的行板”是莫扎特很少采用的标记。在安谧平静的进行中出现典雅肃穆的有力主部主题,以大跳和符点节奏,造成动力感和特殊的音乐魅力,不间断的音响流动伴随着急剧变化的力度,具有不断求索的力量。切分节奏的连接段,带出真挚、纯净、明朗的副部主题,抒情性曲调,充满真挚明快,满怀幸福情感,甜蜜得令人无法承受。短小的发展部带有不稳定因素,着重发展两个主题间连接部的旋律,将乐曲推上最紧张、最悲壮的情绪,再现部的结尾将乐章主要主题又一次再现。整个乐章充满戏剧性,又不失抒情意味,歌唱性减弱了,但戏剧性加强,很有点苦乐相交,难以言传的韵味。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小快板,3/4拍子

虽是传统的小步舞曲,这却是十八世纪所有交响曲中最具交响乐风格的小步舞音乐。第一个乐句是四个呈半音下行的音符,这乐句始终伴随整个乐章,主题以下行半音进行和轻盈跳跃的顿音结合,带有谐谑曲性质,较轻松自如,感觉亲切。中段不规则的节奏,虽亦富有谐谑性,但却是一段优美的间奏音乐,雍容高雅。整个乐章中虽有些动力性发展,也有深沉音调,基本上仍然是轻松愉快的过度乐章,为末乐章的出现作了铺垫。

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2/2拍子

全曲的重心,与第一乐章呼应,将英雄性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如是胜利凯旋的喜悦,效果辉煌。采用奏鸣曲式与三重赋格曲的综合结构,称为“赋格终乐章”,这并非纯是巴赫式的赋格,而是奏鸣曲式范围内应用赋格方式写成的乐章。“赋格式呈示部”有五个声部,主部主题明快开朗,由四个长音开始,再接上连串富有冲击力的音调,充满勇敢自信精神。四个长音与格里戈里圣咏的音调很相像。两个副题,一个铿锵有力,有如号角的召唤,另一个轻盈活泼,由弦乐器奏出。主题与两个副题构成一个赋格段作为主部与副部之间的连接。副部主题直接用复调手法写成,柔媚富有个性。

发展部极为雄壮,奏鸣曲式展开的原则与赋格曲的发展交融并存,将呈示部的四音符主题和音阶作出各种变形和展开,徐缓地沉思,同时探索着向新调转移, 然后,突然激情迸发, 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有时在一个方向上开始又在另一个方向上继续, 用复调的手法展现出宏伟的构思,纵错复杂的线条编织成巨大的声浪,尾声所有主题按两重对位和三重对位方式同时结合,动用复调音乐的各种手法,在浓密的织体中展示出非同凡响的英雄气概结束全曲。

撰文:周凡夫

音乐会前讲座

19:15 星海音乐厅大堂 国语 免费
主讲:陈擎(广州交响乐团团长)